分类: 时事评论 |
霍英东:聚散有道 义利兼能 国旗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
看过前几天网上转载的四川在线-天府早报关于“领导干部不能傍大款”的消息,联想到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关于“大款”的问题一直萦绕脑海。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在这次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当选的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是不是大款呢?
《现代汉语词典》对“大款”的解释是:非常有钱的人。按此解释,“大款”一词本身并没有感情色彩。有钱并不是坏事,有钱的人并不意味着是坏人。按照这个解释理解,霍英东先生不仅是“大款”,而且是“超级大款”。象这样的“大款”,的确值得第一个干部都去“傍”。
来自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的资料显示:“霍英东先生生于1923年5月,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先后担任香港地产建设商会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香港足球总会会长、永远名誉会长,国际足联执委,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名誉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推选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3年3月任全国政协副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霍英东将毕生精力献给祖国,一生“为善莫问回报”。他生前热爱运动,热心公益,香港和内地无数的教育机构、运输基建、地方团体都受过他的财政资助,行善多年至今捐献逾百亿元,“大慈善家”善心尽显,令人景仰。他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此外,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另据报道称,霍英东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霍英东的一颗爱国心,令从前珠江口一片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内地经济中心要点,对两地经济贸易作出重大贡献。另外,多年来他对社会的资助,若连同他成立的慈善基金,估计接近200亿元。成立的慈善基金包括1984年成立的霍英东基金会,4年前他捐出市值100亿元的两成七澳娱股权成立的建设澳门基金等等,受惠人数不能尽录”。
看过这些资料,我们对什么是“大款”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霍英东先生才是真正的“大款”,这样的“大款”值得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去“傍”。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现场打出了推选委员会的感动印象: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能兼济天下。试想,有谁能够有这样的境界?如果所有的有钱人能够象霍英东先生这样“聚散有道,义利兼能”,那我们的社会会是个什么样子?现在的“大款”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作为领导干部的社交圈,不仅不能拒绝如此“大款”,而且应该广泛吸纳“大款”;不仅不应该排斥“大款”,而且应该对照“大款”,净化自己的灵魂。
投机钻营,损人利己,只知赚钱,不讲责任的黑心商人,根本不配大款的称呼。
前一篇:与时俱进的财神爷
后一篇:开放的桓台欢迎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