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成持重数卫青 飞扬跋扈霍去病

(2006-12-09 15:32:59)
分类: 史海拾零
  知道卫青、霍去病,是在二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因为报考的是文科,历史是必须学的。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只是简单地记录着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征伐匈奴的功绩,所以,留给我的就是他们驰骋沙场的英武。虽然也知道《史记》上有关于二人的列传,但并没有往心里去,专下心来细细研读。前些天,电视台重新播放《汉武大帝》,卫青和霍去病是汉武帝讨伐匈奴的重要将领,在电视剧中也占有了相当的份量。读《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了解卫青霍去病讨伐匈奴的历史,远没有看电视来得生动;看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历史上的人物活了起来,《史记》上那些难以理解的文字变得更加生动。卫青留给人的是沉稳、老成持重,霍去病留给人的则是骠悍英武。但是,在看过卫青打着重视人才的谎子,让李广做前锋、当诱饵的情节和霍去病射杀李广之子李敢的情景后,对李广充满了同情,对霍去病的飞扬跋扈产生了几分厌恶和痛恨。
  卫青虽然做到了大将军,但是,在电视剧中的形象,却总给人以胆战心惊的感觉。也许是他出身的缘故,总是忘不了是谁给了他富贵。也许正是这朴素的感情,加上他优越的军事天才,成就了他的盖世武功。即使如此,当他率军出击匈奴,得知赵信率一只匈奴军队抄小路偷袭汉武帝的消息后,不顾军中将领的劝阻,毅然轻兵驰援,并拿出汉武帝给他的兵符,调动赵破奴的队伍。尽管如此,解除了赵信威胁见到汉武帝后,还是引起了汉武帝的警觉,当即收回了他的兵符。但是,汉武帝毕竟是一代雄主,在了解了真实的情况后,谅解了卫青。可是卫青是倒霉时候喝凉水也塞牙,几句话不当,又弄了个不亦乐乎。但是,终卫青一生,正是他的谨慎和干练使他位极人臣。有一个细节,卫青做大将军后,大臣们见了他,都要跪拜,汲黯见了卫青,只是客气地拱拱手。卫青不但不怪罪,而且格外尊敬。这从一个方面也表现出卫青的气度。
  从总体上看卫青,宽厚、谨慎、老成持重是恰当的评价。但是,作为大将军,逼死李广不能不说是他的遗憾。镇守北部边境匈奴多年的李广,虽然引起匈奴恐惧,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在正式的作战中一直作为偏将使用。李广也多次向汉武帝请战。终于,在对匈奴的决战中,李广被委任为前锋。但卫青为了顺从汉武帝的心意,加上要照顾恩人公孙敖立功,把李广派到了跳远而且容易迷路的右翼,造成了李广的误码期。电视剧中情节是,让李广率三千兵马佯装主力吸引匈奴主力,结果李广兵败自杀。不管电视剧如何表现,李广的死,卫青是要负责任的。
  与卫青一样,霍去病也是个私生子,其父亲霍仲濡是平阳侯曹寿的家臣,与卫青的姐姐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因为卫子夫和卫青的关系,霍去病年纪轻轻就得到了汉武帝的重视。至于霍去病的功劳,这里不多说了,但有几个细节。一个是与李广等将军在一起议军时,李广主张与士兵同甘共苦,但霍去病并不赞同李广的主张,不体恤部属;另一个是汉武帝告诉他要学习古代兵法,他不以为然,主张作战只在随时的谋略考虑,不应该受古代兵法的约束。因此,他从实际出发,每战必胜;还有一个是塞外行军,粮草补给困难,大军也经常断粮,他却总是享受着皇帝赏给他的厨师做出的美味佳肴。
  体现霍去病骠悍的,是他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进攻战略,用凶猛的打击使匈奴人无法立足,然后乘势随后掩杀。他们连续不停的追击常常使匈奴人喘不上气来,只好束手就擒。第一次出击是这样,第二次是这样,他参与的第次进攻都是这样。漠北决战,霍去病把五万精骑直接归到自己手下指挥,任用了一些从匈奴投降过来的人作校尉,进击顺利、攻无不克,最终消灭匈奴兵七万多人,匈奴的主力损失殆尽。
  由于他的特殊身份,由于他的出身,也养成了他飞扬跋扈的性格。除战争中暴露出来的以外,射杀李敢是最突出的体现。李敢是李广的儿子,正值血气方刚,久经沙场,因与匈奴作战有功,担任郎中令。因为怨恨卫青逼死父亲,寻机偷袭大将军,卫青因此受伤。但卫青命令手下不能把这事让别人知道。但霍去病知道后,心中难忍这口气。后来,李敢随汉武帝到甘泉宫狩猎,霍去现偷偷放箭,李敢当场死亡。这件事不能不说是飞扬跋扈性格的大暴露。促使他这种性格形成的,除去他的出身和特殊身份,汉武帝的袒护与宠爱分不开的。
  这跋扈的性格,养成了他的专横。假设霍去病没有英年早逝,那汉武帝以后的汉朝会是什么样子?历史不能假设,霍去病以二十四岁年纪病死,国家失去栋梁,是汉武帝的悲哀,是汉朝的悲哀。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性格如此乖唳之人,如果没有了如汉武帝般强势人物的节制,那后果又会怎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