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充斥于耳畔的节会曾出不穷。先是在省会城市举办了全省某某产业博览会,继之在市政府驻地举办2006中国新材料技术论坛暨国际科技成果招商洽谈。此前,名区县又分别举行过不少各具特色的节会,比如旅游节、文化节、服装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一个地方,每年举办特色鲜明的节会,对于提高当地的知名度,繁荣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无疑是成功之举,本无可厚非。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应该说,名目繁多的各种节会,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的确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当所谓的节会过于泛滥之后,它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本人未作调查,不敢妄言,但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经贸洽谈的成功果真在会上吗?
      
功夫在场外,成果在会上,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共同的规律。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日前我市某区举办的一个旱码头旅游文化节暨牛仔服装节经贸洽谈会、旱码头旅游文化节旅游推介会上,经贸洽谈会共达成合作项目23个,其中外资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4111万美元,利用外资1596万美元;内资项目9个,项目总投资5.76亿元人民币,外来投资5.69亿元人民币;外贸出口项目3个,合同金额527万美元。该媒体称赞,“盛会结硕果”。这“硕果”果真是因为举办了这次“盛会”才获得的吗?虽然在这次节会期间的确达到了某些目的,但是,又有谁敢说,这些既有的成果不是早已取得的呢?
      
本人无意否定这纷至沓来的各类节会,因为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实离不开这样那样的节会。特别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如果不借助一定的载体,对外的联系渠道会迟迟打不开局面。本人感到不可理解的,主要是各种节会的泛滥成灾。发展经济,是一个地区的第一要务,更是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整体实力的根本,通过一定的形式达到这样的目的是必须的。但是,洽谈项目未必要等到节会上去签订合同,有一些甚至在日常工作中就已经达成协议,有的已经达成意向,但是为了显示这些节会的成果,把已经完成的工作再一次拿出来,这有什么必要吗?
      
高质量的节会是必须的,但是实际意义不大的节会是应该杜绝的。发展经济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一项首要的工作,举办这样的节会要做,即使不举办这样的节会,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办,并不会因为你举办了一次什么节、什么会就能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所谓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关键是要提高这唱戏的数量和质量,不然,也就失去了举办这些节会的意义。而那些为节会而节会,为凑成绩而取得的所谓成果,不仅达不到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实在也是自欺欺人。
      
但愿这样的节会精致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