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必须的繁体字恢复
不是废简就繁的开始
----------------------------------------------------------------------------------------------
-----------------------------------------
牧   
谁
文    
摘:
   
《规范汉字表》昨起公开征求意见,《规范汉字表》的编制工作前后历时8年,最终收进8300个字,包括6个繁体字、51个异体字。与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相比,征求意见稿增加了1300个字。51个异体字是从1955年12月22日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 “释放”出来。当年,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号内的异体字。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有很多字还是有用的,一旦被废除,会给国人带来很大的不便。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考虑到国人对部分字用于取名的现实需求,专家组参考了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抽样统计的姓氏人名用字,以及公安部提供的部分姓氏用字和人名用字等。
   
据悉,经过20天的征求意见后,这些“怪字”将“转正”,成为《语言文字法》认可的规范字。《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将根据《规范汉字表》进行改动和更正,中小学教材常用字范围等方面可能面临变化。
 
专家的话:

 
激进声音:
   
这意味着简化字的壁垒被冲破了,从当初制定简化字的方案开始,简化字一直是被“简”统治者,而这一次有史以来“复繁”了,虽然那些被简掉的字被当作“异体”的名义回复,但也是打了简化字一响亮的耳光。
既然昭雪平凡开了头,那以后的事情就不是那些既得利益者挡得住的。我说《50年内废除简化字》,现在看来不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汉字是工具,但工具承载什么样的文化是不一样的。
简化字承载的是“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所以简化字必须废除。
很高兴,废简派的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忍耐力的胜利。
坚冰已经打破,历史的潮流自然会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我的观点:
   
部分必须的繁体字恢复,不是废简就繁的开始,也不能做废简就繁的开始。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是必须的,宏扬国学也是必须的。而允许部分必须的繁体字恢复,王宁教授说得好,我们在坚持我国文字基本不恢复繁体字的汉字简化政策前提下,是为了运用而必须恢复才部分恢复的。什么样的运用,就是一些专门领域运用,一些必须区分的文字含义的运用,还有就是满足人们取名时候追求某种愿望而选字的运用,这种善良的愿望我们不反对,但它却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少方面带来不便,恢复一些繁体字,就可以处理好这些问题。至于把废简就繁当成终极目标,把它与中华文明消失,国学的磨灭联系起来,上纲上线,就有些作秀的无聊了,因为我实在看不出繁体字恢复以后除了给我们带来书写麻烦以外,会对提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宏扬国学产生多大意义。如果在仅仅只是符号的字型上劳精费神,还不如在语言法上全面恢复古人,来的更有效果——不知古气十足的专家意下如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