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灵艺术品

(2006-05-28 14:23:33)

  每次写文章都不知道该如何开头,只是听着音乐流淌。。。

  这次听的是雅尼的《face in the photograph》和《if I could tell you》。想象新世纪的天才钢琴家怎样站在两排琴键之间交叉用心灵弹奏。我想不仅仅是音乐家,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驾驭内心的乐器,逐渐熟悉用心灵的力量弹奏声音,让自己和有资格听见的人听见。

  雅尼的音乐告诉我们古典和现代音乐是如何完美的融合,同样的震撼人心感化心灵的。新世纪的音乐正在占据我们的心灵,从理查德到雅尼,从恩雅到班得瑞。。。为什么我们的心灵需要他们还是他们先感化我们的心灵?我不想解释这个问题,只是想说,如果一个失眠的患者在精神涣散的状态能够因为这样的音乐不知不觉入睡,那么这样的音乐就是他的爱人,就是他的天使和上帝,音乐反哺出伟大的人的自然天性。

  从音乐的魔幻旋律中我们听出高山流水,听出古老的国度,听出花鸟虫鸣,听出男女心中神圣的爱情,听出老者的呼唤,听出侠骨柔肠,听出。。。将这些感官结合重现,就是电影。在写同学录的时候总是会碰到这样棘手的问题:你喜欢怎样的电影?通常情况下,都只是列举一些影片泛泛而谈罢了,也不曾太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历史剧我很喜欢,但是过于的血腥和勾斗;动作片一样喜欢,但是大多没有什么内涵;爱情片,泛滥成灾,很难筛选。。。所以说,影片不是这样划分的。视觉的感受关乎心灵的路程,这样说来,我只能说我喜欢我所喜欢的电影。这样的结论是荒谬的,所以不可能写在别人的同学录上。昨晚看了最近韩国的电影《雏菊》,一向不热中韩剧的我神奇的被他们唯美的精神打动,连做梦都是其中的情节。有时候是喜欢美国百老汇的风格的,或者说是歌舞剧。比如说80年代的《雨人》,比如《芝加哥》,比如《如果*爱》。从来不曾狂喜过某一个艺人,因为作品纯关艺术而已。

  我所窥见的艺术不到冰山的一角,纯然心理的享受而已,了解最多的不是音乐也不是电影,而是诗歌。读诗和写诗是年轻人的喜好,在精神世界越来越平乏的当今,会写诗的少年应该是值得仰慕同时也是受人鄙视排挤的吧?读诗,相比而言就要好很多,比如我,在家品茶读诗,出门照样可以说脏话的。。当然只是这样调侃。谁不向往屏弃世俗的生活呢,想象中幽静的夜晚,海风袭袭,月悄然上升,诗人的步履踩在柔软的沙滩上,万籁具寂,惟有诗人心中的低吟浅叹附和潮水的五线谱。。。可能吗,这样的美感,这样的人生。。?只有在诗人的笔下才能看到吧?不必探究真伪,那就是我们想要的那片海滩。。

  其实现实中,文字只是女子的无端忧愁,不是吗?正如席慕容诗中写到的一样“你一定要原谅,你一定要原谅啊,一个女子的,无端的忧愁。”音乐接近尾声,莫名其妙的壮阔起来,又绵延而下,是《reflection of passion》。就让我再用席慕容的诗作为我今天的Reflection吧:

                                             艺术品                   

                 是一件不朽的记忆

                  一件不肯让它消逝的努力

                   一件想挽回什么的欲望        

                心灵艺术品                                                             

                     是一件流着泪记下的微笑

                       或者 是一件

                           含笑记下的悲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停停
后一篇:白色遗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