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年间,香山和镇山之间有一涧谷流漕,终年涧水不绝。如遇大雨,山洪直冲流漕所在东江湾沙,形成水渠。这条水渠后来竟成为闻名中外的“张家港”。
明代万历元年(1573),有张南山者自靖江生祠堂卜居香山北麓。南山公在此化钱买券,开发圩塘,流渠旁边遂形成村落张家埭。由于开发的圩田常受山洪的涝渍,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张氏合族集议,子孙齐心协力,将流漕拓宽成河。新河面宽3丈,底宽1丈,长300余米。万历四十一年(1613),张氏为经营粮米自备木船3条,往返于扬州、高邮之间。为让木船能停泊到自家门口,再出资募工拓宽此河,并在屋旁河之尽头拓成倒潭1只,以便木船调头。此时河面宽7丈,底宽3丈,重载木船可进出自如。
清代康熙二年(1663),江阴县衙拟在澄江门和巫山之间修建马路,勘察丈量到此河时,发现此河无名,于是请大桥镇镇董吴翼之提议起名。吴翼之知道此河乃是张氏祖上所开,后来又是张氏裔孙拓宽,遂提名称“张家港”,并报江阴县衙认定备案。康熙三年(1664)冬,江阴县衙正式批文命名此河为张家港。
1958年,江阴县人民政府组织6万民工和千名解放军官兵拓浚张家港,河总长达38.11公里;1968年再次拓浚,张家港遂成为内河6级航道。1982年,张家港港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撤沙洲县,建立张家港市。
真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只不过不是挖山,而是拓河。以一家之力子子孙孙挖河不止,几百年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4月6日上午看完香山,下午还有点时间,再去双山岛看看。张家港的风景号称“三山一苑”。已经看了一山一苑,再补一个缺。
张家港双山客运码头。 
货运也很繁忙啊。

渡船来了,可以人车共渡,每个人2元,真便宜呀。

长江茫茫,这是张家港与双山之间的作业航道。

有很大的轮船。

渡船上。


对面的码头。

下船啦。

双山岛。





比起常州和江阴,这里的季节好象晚一点。

没时间去岛内转了,就在边上看看吧。沿江大堤。

滩涂。

回去的渡口。


等船时看长江,时有巨轮驶过。

也有很小的船,这是一个水上人家呀。

船来了,回程不用买票,2元钱打来回游览长江,现在能有这样的便宜事真不容易啊。


夕阳西下,江水如染。

长江落日,美不胜收。


夕阳无限好,那怕近黄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