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归稳健 理性发展

(2009-12-28 23:46:27)
标签:

财经

           回归稳健   理性发展

                ----银行理财市场的回顾与展望(2009-2010)

 

我国银行理财市场,在经历了2007年“银行理财元年”的爆发式增长和2008年“零收益”、“负收益”等收益门事件之后,迎来了回归稳健、理性发展的2009年,银行财富管理和理财业务重塑稳定形象。展望2010年,在加息、通胀的强烈预期下,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银行理财市场稳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2009银行理财市场回归稳健

2009年银行理财市场呈现高流动性和低收益率的特点,整体收益率趋于稳定。据普益财富的最新统计,2009年共有6609款理财产品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34%,与去年4.52%相比,整体收益率有所下降。但是,值得肯定的是,绝大多数产品能够实现到期收益。在已经公布到期收益的产品中,有超过六成的到期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了一年定存利率。

从2009年新发行的理财产品的类型中也可以看出银行理财市场回归稳健的趋势。据统计,2009年新发行的5888款产品中,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信贷资产类和债券与货币类产品共4757款,占到了80.79%的绝对比例;而风险较大的FOF、QDII、新股申购类、股票类等产品的发行量则急剧下滑。可以说,新发行产品中减少的大多是高风险产品,稳健性产品保持较强的增长劲头。

2009年银行理财市场趋于稳健发展,是由外部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银行内部产品设计、利润保证的需求及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更加理性,监管层政策影响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一)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大促使银行理财市场趋于稳健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开始出现回暖迹象,逐步企稳回升,但是宏观经济的复苏态势仍不稳固,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向好,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对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预期,促使银行更加倾向于发行稳健型理财产品来确保收益。另外,纵观2009年全球各大金融市场,可以看出,与银行理财产品挂钩的各大市场波动程度降低也是使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渐趋稳的原因。

(二)“安全至上”的投资理念促使银行理财市场趋于稳健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经历了2008年“零收益”甚至“负收益”的惨痛教训之后,资产“安全至上”的理念成为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最大诉求。投资者大都是风险规避者,投资风格较为保守,对资金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保本型、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最受投资者青睐。2009年以来,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集中于信贷类和债券类,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三)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促使银行理财市场趋于稳健

今年7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投资管理原则、投资管理方式、投资方向等多个层面,对以往的政策和做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规范。《通知》强调了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时要坚持审慎和稳健的原则,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并将个人理财门槛从5万元调整至10万元,还明确规定了禁止银行理财产品涉股。

这一举措在业界引起了极大争议,也给银行理财市场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未来几年,银行理财将以稳健产品为主,较高风险的产品发行量将大幅减小。尽管这一规定短期内确实会对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及业务发展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银行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资产配置能力的提升,反过来更能促进银行理财市场的稳健发展。

 

2010银行理财市场重点关注

随着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向好,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势头稳定,投资者重拾信心,对市场预期逐渐转好,银行理财市场也开始逐步回暖。伴随着预期加息、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众多因素,市场似乎又开始孕育新一轮的投资热潮。

(一)密切关注加息和通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对未来经济加息预期和通胀预期逐渐走强。如果央行加息,则银行设计理财产品时,应对收益率提出更高要求;如果通货膨胀率随经济形势增长而攀升,则投资者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要求也要随之水涨船高。

加息对于外汇市场影响较大,与外汇挂钩的各种理财产品要密切关注高息货币的走势来增加收益、避免损失。由于澳大利亚几乎未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2009年澳元保持了强劲势头,且澳洲央行率先加息,这些都使得与澳元挂钩的理财产品成为外币理财的不错选择。对于人民币产品而言,在强烈的加息预期下,可以通过购买中短期产品来避免不确定期的加息造成的损失。由于2010年金融市场的走势可能比较复杂,所以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应该重点关注投资产品的期限结构,在风险控制和收益获取之间做好平衡。从银行的角度看,投资者有了加息预期,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就必须迎合投资者的需求,否则产品就会砸在自己的手中。

通货膨胀方面,11月内地CPI上升0.6%,为近10个月以来首次“转正”,引起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高度关注。在通胀预期日益强烈的情况下,不仅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会有所变化,同时,银行在设计和发行理财产品时,也要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可以开发一些与黄金、大宗商品等硬通货相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当通胀来临时其价格的上升能直接表现为产品收益的增加,可以帮助投资者抵御通胀。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货膨胀预期强烈并不意味着通胀已来临,在当前经济走势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投资者应该谨慎、合理地配置资产。

(二)信贷类产品前路坎坷

近两年的银行理财市场,信贷类产品不管是从发行数量上还是受投资者追捧的程度上看,都呈现出井喷式发展。银行利用信托平台募资之后,将银行信贷资产置换为银行理财产品,从而使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转移至表外以突破信贷规模的限制和应对较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这一通过“表内转表外”从而减少对资本消耗的手段其背后的隐性风险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近期一份名为《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能力有关事项的通知(讨论稿)》的文件已经开始在业内征求意见,银监会即将发布通知,禁止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购买本行信贷资产,信贷类理财产品或被叫停,银行中间业务将蒙上阴影。

从数量上看,今年1-11月,有数据公布的银信合作产品规模已达7473亿元,这其中主要是信贷产品。而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规模约为2万亿元,信贷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占比不可小觑。如果信贷类理财产品受限较大,2010年银行理财产品数量或将会急剧下降,对银行中间业务影响较大。为应对此项规定,商业银行应该加大业务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理性发展银行理财市场。

(三)QDII型产品或迎来旺销局面

随着海外市场今年以来升势明显,外资银行加大了推出QDII产品的力度。另一方面,国内居民持有的外汇储备也比较多,而外汇储蓄的利率比较低,政府鼓励“藏汇于民”,也鼓励居民境外投资,所以未来QDII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的。

 

银行理财市场发展前瞻

刚刚得以初步发展的银行理财市场,在继禁止投资二级股票市场后,又有可能再次失去信贷类这一“拳头产品”,那么刚刚起步且蓬勃发展的银行理财市场将何去何从?

对此,银行不必过于担忧,银行理财市场仍有很大潜力。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和理财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未来各种投资、理财产品的创新必定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而经济环境的转好,也将逐渐增强投资者的信心,银行理财市场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另外,根据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将是消费之年,从政策层面释放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仍具较大潜力的信号。

虽然监管机构动作频出,但是有效地监管根本上是为了促进银行理财市场的稳健发展。7月份的监管规定是为了加强对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管理,增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低收入投资者的利益。而对于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限制,只是禁止银行利用对接的信贷资金用于投资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也就是要关闭银行借助理财产品进行信贷腾挪的操作。从根本上说,这一规定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的质量,提高银行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未来的银行理财市场,市场的透明度还会继续提高,监管方的检查监督也会更加掷地有声,投资者也将更加理性,银行理财市场稳健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同时,对于银行来说,应当充分认识理财市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让理财市场回归稳健、理性发展;对于投资者来说,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认清自己和银行的权利义务,做到“知己知彼”,不要盲从热点;监管部门也要合理引导银行理财产品创新,为银行理财市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营销渠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