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保守一点不是坏事

标签:
财经 |
|
|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 |
现在总体来讲,银行理财产品纵向来看,现在你想跟两年前比,不可同日而语。两年前一款理财产品,问题比比皆是。现在问题是个别情况。所以,纵向来看,这跟消费者的意识提高、要求越来越高有关系,也跟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理财监管力度加大有关系。现在我们问题变得比较少了,但是问题少了也并不是说就没有问题。现在从银行理财产品来看,绝大多数的银行还是能够把理财这一块作为用来稳定客户,或者提供一种收益比较稳定、风险比较小的或者是零风险的产品,绝大多数银行还是以这个为主,起到稳定客户,同时给客户提供比存款更高收益的服务。所以整体来看,情况还是不错的。当然也有部分产品,包括刚才说的这个,我觉得这一款理财产品,他是来源于证券投资基金的购买和新股申购。可能像这样一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是和资本市场挂钩的。但是我们看到从银监会前一段时间出台的新规来看,未来银行的理财产品是不能够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这样一些产品未来恐怕要受到限制了。除非是私立银行的客户可以把他的理财投到股市里面去。未来对公众的理财产品,就不能够往里面投了,把风险也控制住了。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对此有微词,因为毕竟控制住风险,就控制了潜在收益了。你不会取得超出一般回报率的超额回报,未来有了这个限制以后,银行想再朝这方面做也难了。但是至少说明它整体来讲是一个比较规范的过程,银行朝着与它自身稳健经营的特点相符合来做一些稳健的理财产品为主。我想,至少它是会赢得绝大多数客户的。包括我也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我也挑一些稳定收益、风险非常小的。我想绝大多数人现在也是这样的投资心态。
未来银行大致是这样的格局,未来在银行理财产品上,市场的透明度还是要继续提高,我总感觉有一种黑箱操作的感觉。基金公司都有托管。你不用自己说你有多少净值,那是银行公布你有多少净值,银行理财产品,银行从内部也是分开的,内部他也有帐户,但是他又没有办法放到另外一家银行托管。你从外面观察,你买了这个产品,银行公布他有多少净值,他就有多少净值。现在他自己在对外公布净值,我想未来怎么能够改进一下。或者加入一个第三方的托管机构,或者是有一个市场公平的监督方,到底这个钱募集起来,什么时候投到哪个地方去了。现在投资者都是一头雾水,因为你只能看到他的净值,是低了还是高了,但是你并不清楚银行的钱是怎么投的,他也不会给你列出一个清单来。市场透明度上未来是不是能够改进改进。这样的话能够打消很多人心里的顾虑。就像高考的卷子,你不知道你的题到底得多少分,只能别人帮你查,告诉你没有错,但是你自己不能看你自己的卷子,我觉得这种透明度还是不太够。我想到银行未来理财,这个地方是不是还要再进行一些改进。
我也曾经讲过,银行理财产品比股票、基金更好的是加了一条:卖者有责。基金和股票只是买者有责,没有卖者有责。其实他们也应该是有责的,你能给股东提供多少回报。如果你没有那么高的盈利能力,或者你明明知道你自己有那么过的盈利能力,你还故意写成你有那么高的盈利能力。你这个卖者也是有责的。股票市场本身就提示了是风险比较大的地方,你买了股票有涨有跌,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就理应更强一些。发生亏损是很正常的事,这样的话,他就往往容易过于强调买者自负了。因为你肯定是要有风险的,但是从卖者有责,我也是担心的。因为我们有时候也在想,一个股票两三百万,你自己到底有多高的盈利?你发行60倍市盈率,上市以后炒到一百倍市盈率?上市公司没有一个公司不希望自己的股价发行越高越好。如果你能够站在股东回报的角度来看,大家用那么高的钱买你的股票以后,你未来到底能够给股东提供多高的回报?他们其实是应该扪心自问一下,再以卖者有责的心态来发行股票。这样的话,卖者有责的概念,我们把它广义上推广到基金和股票市场上去,确实对我们的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还是有帮助的。银行这边由于已经告诉你了,既是买者自负,又是卖者有责,很公开的强调这一点了,使得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作为理财产品的发行人,他本身是有责任的,这样的话他一定要对客户进行层次的划分,然后来根据不同的风险来销售,而且整体上一定要以稳健型的风格为产品的基本特点。因为对于他的责任已经公开了,已经强调了,这样的话,这个市场可能有人认为过于保守。但是我总是觉得保守者还是大多数。我相信,有了这种投资者教育,能够保证投资者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融秩序的稳定。再加上理财产品卖者有责,能够使得发行人真正的从稳健性、从为投资者着想的角度上考虑,有可能会使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相对做得更加稳健。当然这里面可能会透着保守在内。但是经过金融危机的创伤以后。包括我们对金融创新进行反思以后,金融业保守一点也不是什么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