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第三文亮出中国经验
(2009-03-27 02:29:59)
标签:
财经 |
根据郭田勇此前对周小川前两篇文章的解读,《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的主要观点是,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一国迅速向全球蔓延的重要原因;而《关于储蓄率问题的思考》则主要以东亚和产油国高储蓄率的时间向度,廓清“他国过度储蓄引起美国危机”的误解。
在随后发表的第三篇文章的前半部分,周小川通过分析当今世界在信用评级、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金融监管的不科学、不透明,也是导致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郭田勇指出,周小川对这一宏观问题的论述,使得大家对本轮金融危机的认识更加全面,同时,也部分呼应了欧盟成员国在G20峰会前所形成的“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共同立场。
文章后半部分,周小川转向微观视角,提出了“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建议,并列出“中国的金融业改革和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参考。郭田勇分析,周小川的这部分论述明显有别于欧盟成员国的“不必采取新的财政刺激计划”的观点,尤其是对“扩内需、保增长”“4万亿投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等内容的介绍,反而与美国提出的“与会国应制定占GDP2%刺激计划”的建议具有一致性。
郭田勇表示,即将召开的G20峰会是全球领导人求同存异、协力抵御经济危机的重要平台,周小川的上述三篇文章,既高屋建瓴地立足于全球化视角,同时也旗帜鲜明表明了本国立场,其对中国应对危机经验的介绍,更是当前很多国家迫切想了解的东西。
根据此前媒体的相关报道,在如何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上,美国和欧洲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此前欧盟领导人在柏林召开的G20峰会立场协调会上达成一致主张,将在峰会期间呼吁建立一套全面的金融监管体系。对于美国财长盖特纳所敦促的“与会国应制定占GDP2%刺激计划”建议,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则表示,欧盟在支持全球需求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对于像法德这样有着庞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而言,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并非明智之举”。
郭田勇认为,若参会国家间分歧过大,就会给拿出实质性方案增加人为阻力。周小川文章所持观点,部分中和了欧美立场,且不带有过分强调本国利益的色彩,显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大国风范,和协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十足诚意。
前一篇:为银行理财产品跟黄金挂钩捏一把汗
后一篇:创业板风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