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郭田勇
郭田勇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40
  • 关注人气:2,4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保有压”难在何处?

(2008-08-05 01:27:21)
标签:

财经

从紧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在今年上半年为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一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为切实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央行银监会官员,曾反复强调“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尤其重点收缩有可能导致经济过热、资源耗费严重的“两高一资”行业的贷款,确保中小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的资金需求。然而,从实际效果看,货币政策在控制总量方面发挥较好作用,但并没有很好的承担起结构调整的功能,出现了部分地区、行业贷款集中度提高,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的状况。可以说,“有保有压”政策在实践中执行得并不理想。那么,“有保有压”究竟难在何处?

笔者认为,“有保有压”落实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控目标和金融机构利益之间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导致政策在金融机构环节传导时发生异化和扭曲。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方式看,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首先作用于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经营行为后再影响到企业,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是央行政策调控的中间环节和具体执行者,而微观经济主体是调控的最终作用对象。由于货币政策缺乏差别型的工具,没有把政策调控目标与银行自身利益协调起来的制度安排,银行事实上拥有了对货币政策过于“灵活”执行权力,这导致政策传导的中间环节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使得政策目标不能顺利传导到实体经济。同时,我国经济形势复杂,单纯依靠货币政策的有限几种组合,要同时实现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有很大难度。

具体来看,中央银行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其本意是希望银行在总量受控当前情况下,能够优化贷款结构。但银行经过一系列的商业化改革,市场化程度已经相当高,其经营是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贷款扩张受限制的情况下,必然通过其他方式保障自身的利益,会扭曲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从企业规模来看,银行普遍采取“保大弃小”的策略,这是因为大企业多是能带来较好收益的优质客户,银行在收紧信贷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其资金需求,有利于维护与大企业已形成的合作关系,稳定自己的优质客户,不可能因一时的从紧政策而让这些客户流失。而且,在贷款扩张受阻的情况下,银行更加重视中间业务,而大企业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结算、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收入。这样,“有保有压”落实起来就变成了“垒大户”。

反观多数中小企业,实力弱小,发展中不确定因素大,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等缺陷,对银行来说,执行更高的贷款利率仍很可能无法覆盖风险。因此,即便在紧缩之前,也一直是银行“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市场,信贷紧缩之后银行自然会首先对其开刀。同时,从行业分布上来看,银行要退出一些行业也存在一些困难:一是许多这类企业都是大型企业,并且是当地的重要税收来源,银行很难压缩信贷支持。二是房地产、纺织等重点调控行业经营压力增加,资金链日趋紧张,信贷退出难度加大。如果强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压降这些行业贷款,有可能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存量贷款安全、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因此,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反而有可能导致信贷结构更加扭曲,“有保有压,区别对待”难以落实。

基于以上分析,由于商业银行与央行利益博弈的内生性原因,为有效破解 “有保有压”的执行难问题,当前有必要适度松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总量的适度增加来调整信贷结构。具体而言,要尽快改变货币政策调控的政策组合和调控方式,适度放松总量,采取差别性调控工具,适度增加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增强政策目标和金融机构利益的相关性,确保调控目标——银行行为(利益)——调控效果的一致。例如,可考虑将松动出的贷款额度为中小企业单独设立,并规定这些额度必须用于专门的用途,否则不能使用。还可考虑,在提高准备金比率收紧商业银行流动性时,应区分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准备金比率政策。同时,对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对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银行,可实行不同标准的准备金率,对于开展中小企业的业务较好的银行实施政策倾斜等。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还需要其他措施的配合,当前要通过加快推出创业板、小额贷款公司等方式拓宽企业资金来源,扩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业务规模和融资渠道。对于如热钱和高利贷等“体制外”资金,要积极引导使其能够从短期逐利转变为中长期投资,进而沉淀到实体经济之中,这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还可减少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最后,要积极主动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对中小企业的贴息以及转移支付等手段,“有保有压”地进行结构性扩张。

(本文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陆洋协助完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