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亚杰,1958年生于北京,幼时随父母移居天津,喜爱绘画,曾就读于天津工艺美校和天津美术学院。1990年远赴莫斯科苏里柯夫美术学院进修,1991年苏联解体后,辗转奥地利,被“梦幻现实主义”创始人沃尔夫冈-胡特的“大师班”破格录取。在学期间,他创作的油画《我的宝贝》荣获欧洲著名美术赛事SHEBA大奖。1995年,因成功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创作肖像画而受邀定居新加坡。其后二十余载,他在欧、亚、美各地频繁举办画展、写生和学术交流活动,作品被世界多家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其创作风格多变,绘画语言丰富,成为在海外有一定影响的艺术家。
中国画家闯世界的很多,像他这样经历跌宕富有传奇色彩的不多,像他这样既有学术成就又有市场的也不多。这些,都缘于他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不安分。他的每次机会、命运的每次转折,都不是等来的,而是主动争取到的。他的经历和成就具有典型意义,对于渴望成功的青少年和艺术爱好者而言,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励志作用。同时,做为一个世界级艺术家,他的视角是世界的,观念是世界的,语言是世界的。他本身便是东西方文化的混合体。他对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探索与融合,对东西方艺术教育的比较和感悟,对西方最前沿艺术潮流的理解和践行,对中国美术界具有某种借鉴意义。
对程亚杰的采访是在他每次回国时进行的。因而时断时续,从2013年至2015年,共交谈了十余次,累计二十多个小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然后从2016年初开始写作,当年夏天完成初稿。在作者看来,人物传记写作不同于小说创作,虽然也允许适当合理的想象和虚构,但在本质上是以真实为生命的,这一点,与新闻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由于作者与人物有着类似的学艺经历,对书中所涉及的当代艺术观念和艺术潮流,以及有关绘画的基础性知识,均做了具有专业水准的诠释。而画家进行艺术“朝圣”的有些地方,例如奥地利的维也纳、法国的蓝色海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也都是作者曾身临其境访问和游览过的。本书力求将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有机融合,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融合,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细腻的心理刻划和精采对白,真实再现了画家半个多世纪的非凡艺术与人生。
(博主、本书作者杜仲华,曾任今晚报文化部主任、中国晚报文化记者学会副会长、今晚报《老杜名人工作室》专栏撰稿人、高级记者,从事新闻工作近三十载,采写文化名人、明星300余人,出版有《驿动的音画》《名人,开门》《焦点大冯》《光环的背后:我与名人》等多部纪实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