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4年05月16日

(2014-05-16 08:21:56)

   

2014年05月16日

 相声小品,影视综艺,一看他那笑眯眯幽默狡黠的小眼睛,就令人忍俊不禁……
  刘亚津:我待艺术如初恋

2014年05月16日

2014年05月16日

2014年05月16日

   热播中的电视剧《小宝与老财》,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尚式”喜剧,剧中与“老财”范伟搭戏酷似哼哈二将老哥俩儿的,便是著名相声小品影视综艺“多栖”演员刘亚津。
  说他“多栖”,是因为他本是天津曲艺团相声演员,却通过央视春晚小品《卖鱼》进入全国观众视野;又因在凌子风的电影《狂》中客串一个小角色,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迄今已在数十部影视剧中抛头露面。不仅如此,他还成为电视综艺节目中一道幽默搞笑的“小菜”,骑过驼鸟,骑过河马,摔个鼻青脸肿伤了老腰却无怨无悔,声称“我待艺术如初恋”。
  “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在刘亚津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刘亚津笑称自己应划入“歪瓜裂枣”之列,所以从不挑剔角色大小,“一天的戏我都接,男八号我都演,而且要演出色彩,力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我认为,这是一个演员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质所在。”
  有趣的是,在《小宝与老财》中,刘亚津与他的漂亮女儿刘芸杉“上阵父女兵”,同台饰演了两个色彩鲜明的角色。于是,我们的交谈便从这儿开始——
           我与女儿:上阵父女兵

2014年05月16日

2014年05月16日
  记者:你是怎样走进《小宝与老财》的,与尚敬是首次合作吗?
  刘亚津:这次《小宝与老财》,其实是先找的我女儿,确定她饰演周老财的丫寰杜小枣之后,才把“账房先生”钱一贯给了我。我与尚导有过多次合作,从《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到《饭局也疯狂》,后者也是我跟范伟一起演的,我演一个脖子上挂着金链子的大款,他演一个神神叨叨的伪大师(笑)。
  记者:听说你女儿从五岁就上台演戏,从小就受到家庭的艺术熏陶?
  刘亚津:是啊,女儿五六岁时我就与她一起演小品,如《拔苗助长》《明天更美好》等。高二时她去了美国,在俄克拉荷马大学学了三年舞蹈和音乐专业,回国后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表演系,今年就毕业了。《小宝与老财》是我和女儿第一次在电视剧中合作。
  记者:一般来说,女孩子第一次上屏幕,都很在乎自己的形象。你女儿长得挺漂亮,却在剧中饰演了一个土里土气还有点“二”的丫头,不担心有损自己的形象吗?
  刘亚津:的确,现在很多女孩子,已经化好妆了,导演一说“预备,开始!”马上从包里掏出小镜子照照,涂抺涂抺,找找最佳拍摄角度。我们姑娘不是这样。我经常跟她聊,咱不属于大美女,演这个角色,以“二”为主就可以了(笑)。剧中哭戏很多,她不在乎哭得好看难看,完全从人物出发,包括与其他女人争风吃醋时,她通过嘴、眼、表情和手势的设计,表现出人物的妒嫉心理。我觉得第一次演戏就做到这一点,挺难得的,也说明了她爱的是艺术,而不是艺术中的自己。
  记者:你与女儿的对手戏多吗,同台表演时有没有心理障碍?
  刘亚津:我与女儿的对手戏不多,但有一场戏让我感到很纠结。女儿演的这个杜小枣,命运挺跌宕的,她起初是周府的丫寰,后来嫁给了周老财。解放后运动来了,她又与独眼龙合伙斗老财,背地里俩人还勾勾搭搭,让钱一贯很是看不惯,一气之下,抄起一把砍刀追打小枣。当时,我怒目圆睁,她痛哭流涕。眼睁睁看着砍刀“唰”地冲小枣砍过去了,她一闪身,“当”地砍到一根木柱上,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为嘛?不真追真砍不真实,真追真砍了又怕伤着女儿,心里既矛盾又纠结,所以事先排练了好几次,走位置,设计动作,一切安排妥得当了才放心(笑)。
         我与范伟:貌似哼哈二将
  记者:在《小宝与老财》中,你与范伟的对手戏最多,同为喜剧演员,我觉得你这次的表演好像比较收敛, 比较“闷”,是为了烘托范伟的表演,还是另有原因?
  刘亚津:原来本子写的周老财和钱一贯,一个拿枪,一个拿算盘,一武一文,哼哈二将。后来我与范伟沟通,这俩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主老财账房先生,《小宝与老财》也不是司空见惯的那种抗日剧,在塑造人物时一定不能脸谱化,而要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多侧面和复杂性。从人物关系上说,老财与钱一贯是主仆关系,但老财始终把他当成亲兄弟、老哥俩,无论在生意上,儿女的婚姻上,家产的分割上,都仰仗钱一贯为他出谋划策。当独眼龙发现老爷秘密想要告发,威胁到老爷生命安全了,我就奋不顾身地把他干掉了。表面看还是老爷与仆人的关系,人物基调不能变,不能是俩老爷(笑),但实质上已经演变成一种生死与共的患难之交。在喜剧风格上,范伟的老爷喜剧色彩很浓,很出彩,做为仆人,我就需要稍微“冷处理”一下,“迂回”一下,在幽默中又加入了一些小机智、小算计。如日本人来了,要请老爷吃饭(其实是要带走他),我故意放大嗓门对日本兵说:“请客?谁请谁?谁花钱?”其实就是为了拖延时间,让躲藏在屋里的老爷有所准备(笑)。中国人历来讲究“中庸”,为了生存,为了切身利益,跟谁都要耍心眼,蔫干,我演的钱一贯基本就是这种人(笑)。这与我在《饭局也疯狂》中饰演的那个张扬浮夸的大款,形成了鲜明对照。我也是第一次尝试这类喜剧角色,所以感觉挺过瘾的。
           我与角色:男八号我都演

2014年05月16日

2014年05月16日

2014年05月16日


  记者:在人们印象中,你是个相声演员、笑星,但近年来,除了偶尔在央视春晚上表演小品外,你似乎很少说相声了?
  刘亚津:对,我已经不说或很少说相声了,实际上是没什么机会、也没什么市场了。这是一件特别悲哀的事。一是大势所趋,适者生存,二是我们天津卫讲话,不知哪块云彩有雨(笑)。就我个人而言,还有一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为了延长自己的艺术生命吧!因为演小品,三四十岁还行,到五十多岁,适应性就小了;但影视可以,演不了年轻人,演个看门的老大爷总可以吧(笑)!
  记者:所以你才从相声小品“转型”到影视表演上。我注意到,这些年来你演过的影视作品还真不少,有些还是与大导演合作的,比如凌子风的《狂》,陈凯歌的《赵氏孤儿》,高希希的《三国》等等。
  刘亚津:对,《赵氏孤儿》只有两天的戏,演葛优的一个邻居,看到葛优生了个男孩,他就羡慕嫉妒恨(笑)。《三国》中我演的张松献图,戏份儿不多,却是刘备南下西川的关键人物。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我与李保田合演的《王保长抓壮丁》等。今年,我还在尚敬导演,阎妮、高亚麟主演的《前夫求爱记》中,饰演了一个特真诚的感情骗子(笑)……
  记者:我注意到,在所有这些影视剧中,你演的多是配角?
  刘亚津:对,因为咱本身就属于歪瓜裂枣行列里的(笑)。为什么我不挑戏?不管戏份多少,一天的戏我都演,男八号、男九号我都演(笑)。第一,这是我的职业,是为了生活;第二,无论角色大小,我都会想办法赋予人物一定的色彩,力求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记者:听说你还参加过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莫非跳舞也是你的擅长?
  刘亚津:我从中学时就喜欢体育和舞蹈。我还多次到湖南、辽宁、浙江、天津卫视录制综艺节目。因为我工作投入、认真、不装,放得下身段,所以得到编导的赞赏。对我来说,得不得奖无所谓,娱乐精神最重要,给观众带来快乐是最大荣耀。比如参加湖南台《勇往直前》时,我骑着驼鸟跟人家比赛,不知驼鸟跑起来有70迈的速度(笑),我双手紧紧抓着它的两个大膀子,还是“咣当”摔下来,把腰给扭伤了。还有一次骑河马,它的皮又糙又厚,体重达到数吨,两只河马赛跑,如有一只躺倒在地,撞在另一只河马身上,足以把人腿骨撞碎,危险性特别大。
                   我与老婆:时刻被敲打着
  记者:当年你在天津已经小有名气了,为何还要到北京发展,甚至过了几年艰苦的“北漂”日子?
  刘亚津:我是一个积极的、不满足现状的人。当年我已小有名气,就想往北京发展,让全国人民知道我。所以就与天津人艺的郑天庸、马杰等老师交朋友,磨练自己的表演功力,还报名参加了天津市首届幽默小品大赛。我请高玉琮写剧本,王培元帮助排练的小品《卖鱼》荣获了一等奖,被来津观看决赛的姜昆、赵连甲发现,推荐到1986年的央视春晚,由我和王宏、王馥荔表演。我是1990年开始“北漂”的,三年后接老婆到北京。当时囊中羞涩,只得买个海绵垫子往地上一铺,省下几千块钱装了个电话。真的,我没觉得自己有多苦多累,一直认为自己是走贼运的人(笑)。
  记者:你有一个艺术之家,爱人张国丰是京韵大鼓演员,女儿是“星二代”,家庭关系一定十分和谐吧?
  刘亚津:那是肯定的,是天津曲艺团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了艺,还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到现在北京朋友聚会时,“来一段吧”,我基本就唱京韵大鼓,有时也唱天津时调。我们1994年调入北京空政,爱人就不唱了,主要精力用来相夫教子。这么多年我没敢骄傲的原因就是:我们从1984年结婚至今,我所有的演出,她没有一次说好的!哇塞!可以说时时刻刻被敲打,得不到家人的认可。连女儿也一块儿挤兑我(笑)。我要给她看作业,她就问“你行吗?”我说:“你不服我?你妈都服我!”女儿说:“我妈不是服您,是您一辈子都指着我妈扶持了!”我说:“我天天在外面奋斗,你妈妈天天在家当皇上,还不知足?”她妈妈接过话茬说:“算了吧,拿我当皇上,你怎么一点都不听朕的(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