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玉刚:用东方神韵感染世界

(2009-08-06 17:59:41)
标签:

杂谈

 

李玉刚:用东方神韵感染世界

 

 

  悉尼歌剧院,那耸立海边像风帆像贝壳又像梦幻的建筑,曾令多少艺术家心驰神往!今夜,它属于一位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舞台上,他一会儿变成古典美女,载歌载舞,妩媚撩人;一会儿又恢复了男儿本色,一身银灰色西装,潇洒时尚,不仅令自己的同胞,也令金发碧眼的老外们看入了迷……
     李玉刚:用东方神韵感染世界
                                       杜仲华
  悉尼歌剧院,那耸立海边像风帆像贝壳又像梦幻的建筑,曾令多少艺术家心驰神往!今夜,它属于一位年轻的中国艺术家。舞台上,他一会儿变成古典美女,载歌载舞,妩媚撩人;一会儿又恢复了男儿本色,一身白色西装,潇洒时尚,不仅令自己的同胞,也令金发碧眼的老外们看入了迷……
  2009年7月28日晚,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玉刚的“盛世霓裳”个人演唱会在这里成功举办,近两千名观众兴味盎然地观赏了舞台上充满中国元素、中国符号的绚烂画卷,观赏了艺术家独具风韵的精湛演技。通过“红楼花情”、“楚歌荡气”、“盛世霓裳”和“东方神韵”四个篇章,李玉刚出色演绎了家喻户晓的中国历史传奇和时代风采。
  其实,李玉刚和他的“盛世霓裳”,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创作时间最短、申报和获准进入悉尼歌剧院速度最快、市场运作最成功、受澳洲官方和民间关注度最高(如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为本次演出发了贺词)。而最令人称奇的是:多少艺术家梦寐以求的登上悉尼歌剧院演出的愿望,却被他这个“草根”出身,从未受过艺术院校专业训练,破格进入国家艺术院团、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年轻后生捷足先登了。
  8月1日,本报记者收到李玉刚发自悉尼的短信:“亲爱的朋友,我的演唱会取得圆满成功,相当轰动,国内媒体竞相报道,我在悉尼向您问好、致谢,回去定会拜访汇报,祝好,李玉刚。”
  8月5日,刚刚返京的李玉刚在他的经纪公司“风华绝代”的会议室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一份铅笔草签的协议帮了他的大忙
  李玉刚进军悉尼歌剧院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原来,2007年和今年春节,李玉刚曾两度随中国艺术团前往澳大利亚慰问演出,在当地积聚了旺盛的人气,拥有大批粉丝。今年春节期间,李玉刚曾试探性地咨询澳华文联主席余俊武:我能否年内到悉尼歌剧院举办一次个唱?余主席回答说“希望,希望”,就此搁浅了。回国不久,李玉刚有幸调入中国歌剧舞剧院,这是他继参加《星光大道》选秀一举成名之后,命运发生的又一次改变。在澳华文联发信致贺时,李玉刚借机旧话重提。余俊武问:你打算何时来?李玉刚说,最好在七八月份,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前。余俊武说:这个时间非常困难。因为在悉尼歌剧院演出,除了履行严格的报批手续外,还需提前一年半至两年预订,除非发生了某种不可预料的情况,比如演出因故被取消等。虽然成功的几率很低,但他答应与剧院方面协调一下。不久,他报告李玉刚一个好消息:原订7月28日意大利艺术家的一场演出,协议是用铅笔签的。根据以往的惯例,草签协议时用铅笔,协议条款尚可修改;而用钢笔签署的协议就会产生法律效应。所以建议李玉刚也用铅笔签署一个协议,然后送审。
  终于看到一线希望的李玉刚,开始积极搜集整理自己的艺术资料,从书面到视频,一遍遍修改斟酌,连续五、六日几乎没合眼。送审过程也不顺利。李玉刚先后报送了五次审请均未获得批准,恰在此时,他被破格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等于取得了进军悉尼歌剧院的资格(必须是艺术家),加上他的其他荣誉称号,终于在第六次审报中获得了“准入证”。

         巨大压力下,他想起了卡耐基和梅兰芳
  获准进入悉尼歌剧院演出的兴奋只持续了短短几天,李玉刚便被巨大的心理压力紧紧攫住了。
  压力来自何方?一则,他的演唱会已被列入澳大利亚侨界庆祝新中国60华诞的开篇之作,得到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的热情支持,如果演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二则,做为华人歌唱家登上悉尼歌剧院的第一人,宋祖英2002年的个人演唱会非常成功,如今终于盼来又一位当红艺术家,他必须拥有强大的艺术实力,才能征服海外的观众。
  筹备演唱会的过程颇为艰辛,一度令他充满迷惑,不可自拔,感觉自己给自己增加了这么多压力,于是便不停地翻书,寻找为自己减压的方式。他买了很多成功人士的励志书,探讨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秘笈。《卡耐基成功之道全集》、《性格决定命运》、《人生365条处事态度》……使他廓清了眼前的阴霾,增强了克服心理压力的勇气。
  他还想起了自己崇敬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他处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国家又不开放,尚能走出国门,将国粹艺术传到西方,足见其具有何等勇气和毅力!我等做为后辈,有何理由知难而退呢!
  演出前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在第一篇“红楼花情”中,黛玉葬花用的道具小锄头,在马来西亚转机时被海关扣留。抵达悉尼后,亦是踏破铁鞋无觅处。这下可急坏了李玉刚:小锄头是黛玉葬花的标志性符号,黛玉香肩上少了这个道具,手提一只花篮,岂不成了《小二黑结婚》?几经周折,幸好遇到一位做过木匠的老华侨,细听端详后,二话没说,当即为李玉刚赶制了一只漂亮精致的小木锄,并漆上颜色,从而成全了李玉刚和《红楼花情》。
  在悉尼歌剧院演出前,李玉刚适逢身体不适,咳得厉害,嗓子像着了火一般。他在内心中不断告诫自己:当大幕徐徐拉开,让我把一切困难和压力统统忘掉!果然,当音乐响起时,他浑然忘我,沉浸其中,如入无人之境……
            用“世界语言”演绎东方神韵
  从零散、单个的节目,到构思创作一台完整再现华夏古老璀璨文明的作品,既是悉尼歌剧院的要求,又是对艺术家的一次考验。
  在国内演出时,李玉刚塑造过古典美女林黛玉、杨贵妃和虞姬的形象,如何化零为整,将其串联在一个统一的主题和戏剧结构中,用国际化的、以形体动作为主的艺术语言,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都能看懂、接受,李玉刚为此煞费苦心,反复琢磨,在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便创作排练出一台“盛世霓裳”歌舞晚会。
  第一篇“红楼花情”,以古筝为引子,娓娓道来《红楼梦》中最为经典的“黛玉葬花”故事。小桥流水,残花飘零,李玉刚在《枉凝眉》、《葬花吟》的略带伤感情调的音乐中翩翩起舞,低吟浅唱,手、眼、身、法、步,处处有讲究。突然音乐气氛一转,《十面埋伏》的琵琶曲引出第二篇《楚歌荡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和虞姬以双人舞的形式,渲染出“霸王别姬”的千古悲情。在激越铿锵的京胡前奏中,李玉刚饰演的杨贵妃凤冠霞披、宽袍水袖款款出场,只是,此贵妃已非梅派名剧《贵妃醉酒》中的传统唱、念、做,而是由作曲家为李玉刚量身订做的两首新歌《盛世霓裳》和《新贵妃醉酒》,传统韵味中,注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和载歌载舞的形式。
  在充分展示了男扮女装的妩媚撩人风采后,第四篇《东方神韵》,李玉刚以一身银灰色西装还原男儿本色,潇洒帅气,令观众眼前一亮。《掀起你的盖头来》、《敖包相会》、《北京的金山上》、《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一首首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唱得人们心旌摇荡。尤其是《敖包相会》,李玉刚一人身兼男女对唱,切换自然,生动有趣,令人叹为观止。
  李玉刚回忆说,最感动他的是整场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仿佛仍沉浸在艺术家所营造的浓郁艺术氛围中,优秀的民族音乐仿佛唤起了其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故久久静坐观众席上,流连忘返。
  谢幕时,李玉刚自我感觉因身体原因发挥得不够尽善尽美,未能将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有一种深深的歉意,所以走到舞台中央,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未想到几百名观众霎时拥蜂而上,手持签名册,将台口围了个水泄不通。当时,李玉刚一面让大家放心,保证让每位观众都得到签名;一面单腿跪在台口,表示他的感谢、感动,还有深深的歉意。
          他的“野心”是,打入西方主流市场
  首次登上国际最高音乐殿堂的经历,使李玉刚踌躇满志:“这次演出给了我无比的信心!”他说,为观众签名时,不知从哪儿“冒出”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问他们对演出有何观感时,对方回答说,感觉很神奇,一个男扮女装的演员,会唱、会跳,还能一人控制男女声的变化,真是不可思议!
  在当晚的庆功会上,李玉刚还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受颁“澳大利亚南十字星文化艺术金奖”,以肯定他为中澳文化交流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问及此次演出的最大收获和感受时,李玉刚说:悉尼歌剧院已是顶级音乐殿堂了,此次演出毕竟华人观众占多数,希望下一步占领欧洲、澳洲的主流市场,让更多西方人领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灿烂中华文化!

李玉刚:用东方神韵感染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