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克:我教章子怡学京剧

(2008-12-05 08:21:04)
标签:

杂谈

张克:我教章子怡学京剧

   

 由陈凯歌执导的贺岁大片《梅兰芳》中,有一段梅兰芳和孟小冬在京剧《游龙戏凤》中眉目传情的情节,饰演孟小冬的章子怡不用替身,举手投足、颦笑之间,颇得京剧艺术神韵。原来,她有一位京剧老师、天津青年京剧团著名杨派老生张克从背后相助——
        张克:我教章子怡学京剧

                                 杜仲华

张克:我教章子怡学京剧


    12月2日,北京中影怀柔影视基地,陈凯歌率黎明、章子怡、孙红雷、陈红、王学圻、余少群等主创人员,出席了电影《梅兰芳》全球首映庆典。当主持人蔡康永问陈凯歌,为什么章子怡在片场永远面露微笑时,陈凯歌说,子怡最感动他的不是她在影片中的眼泪,而是她的笑声。她忍着肩膀的伤痛坚持拍戏,只有那些脚踏实地走向梦想的人才会成功。章子怡听到这番话眼圈有些发红,动情地说:“我一直觉得我很坚强,但其实我也是有感情的人,练京剧让我想起以前学英语时,真的特别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主持人又问章子怡:“听说你在排孟小冬的戏装时,跟老师学了扇子功,为练功还把手磨破了?”章子怡回答:“是的,我的京剧老师张克教得特别好,我也练会了,可惜在《梅兰芳》中,扇子功没有派上用场。”
    此刻,章子怡的京剧老师张克正在庆典现场,章子怡的一席话,也勾起了他许多难忘而温馨的回忆。
                     只凭声音,陈凯歌选中了他
    张克是天津青年京剧团著名杨(宝森)派老生,其唱法被誉为“亮桑杨派”,在戏迷中拥有众多知音。《梅兰芳》拍摄之前,张克并不认识陈凯歌。那么,他是怎么成为章子怡京剧老师的呢?
    原来,在《梅兰芳》中,由王学圻饰演的十三燕是模仿谭鑫培的,他的唱腔里需要一种当时年代特有的“老味”和节奏感,需要寻找一位京剧老生“替唱”。于是,陈凯歌决定从全国遴选“替唱”演员。在遴选现场,各路高手轮番演唱,陈凯歌则躲在幕后,只听声音不见人。唱罢,大家回去等待消息。很快,张克接到副导演的电话:“张先生,陈导最后选择了您,您来录音吧!”
    听到这个消息,张克欣喜异常:一则,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大师,又是世界三大戏剧表演体系之一的代表人物,戏剧界人士无不心向往之;二则,参与国际知名导演陈凯歌的电影创作,也是十分难得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在北影摄影棚里,张克与梅兰芳的儿子、著名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分别录制了电影《梅兰芳》中所需的京剧唱段。张克录制了四出戏的唱段,分别是《四郎探母·坐宫》、《秦琼卖马》、《汾河湾》和《定军山》。那日录完音后,陈凯歌把梅葆玖和张克叫到身边,感激地说:“二位艺术家录得很好,唱得非常漂亮,我很满意。”然后话锋一转,又对这部电影中,如何处理生活化表演与舞台表演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个星期后,陈凯歌所要求的唱段均已录完,陈在为他们鼓掌叫好的同时,又对张克提出了新的要求。
                     追加任务,教章子怡“游龙戏凤”
    陈凯歌对张克很尊重,也很赏识:“张克老师,通过这次合作我也认识你了,还上网看到不少你的资料,能否再麻烦你一件事:给章子怡再加工一下《游龙戏凤》这出戏?”
    张克以前学过《游龙戏凤》,心里有底,所以就爽快地答应了。
    《游龙戏凤》又名《梅龙镇》,是一出很有名的京剧传统戏,讲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私游大同,路过梅龙镇,住宿在李龙酒店,正值李龙有事外出,由其妹李凤姐接待来往客人。朱厚照见凤姐美貌伶俐,顿生爱恋,故意与其戏谑调笑,后来才告知自己乃当今皇帝,凤姐上前讨封,被册封为贵妃。在电影《梅兰芳》中,章子怡饰演的孟小冬与黎明饰演的梅兰芳联诀演出《游龙戏凤》,就是借这出戏抒写出梅孟恋这一旷世情缘。
    在梅兰芳的三任妻子中,孟小冬和梅兰芳的恋情持续时间最短。在大多数相关记载中,这段恋情都被忽略了。从有限的历史资料中,我们知道梅孟在舞台上互生情愫,但感情上未能修成正果,内中缘由说法不一。后来孟小冬嫁给杜月笙远走香港。陈凯歌在《梅兰芳》中还原了这段感情。影片中梅兰芳遇见孟小冬时,正是他访日归来萌生退意之时,台上反转性别的引力,女坤阳刚,男旦婀娜,二人眼神流转间彼此已情投意合。但两人的感情立即遭到众人的反对,“梅党”邱如白公然劝告孟小冬离开,孟小冬最终以一句“兰芳,不要怕”离开梅兰芳,但内心仍深爱着他。两人从此天各一方,令人唏嘘。
    接到饰演孟小冬的任务后,章子怡说:“这个题材我很钟爱,在《梅兰芳》之前,我就了解过这个人物,内心早有塑造人物的冲动。恰好凯歌导演找我来演这个角色,我就很愉快地接受了。”
    但孟小冬的主要舞台戏分就是与梅兰芳合作《游龙戏凤》,从未学过京剧的章子怡未免心生踌躇:是用替身,还是亲自披挂上阵?
    恰在这时,陈凯歌为她物色到合适的京剧老师。
                    一张白纸,从手眼身法步学起
    第一次见到章子怡,让张克颇感意外。一身随意的休闲装,秀发自然梳于脑后,俏丽的脸颊不施粉黛,像个活泼大方的男孩子,全然没有她想像中“国际影星”的派头。
    “张老师您好!”“您好!”寒暄过后,他们进行了简单的交谈。交谈后张克得出印象:在京剧表演方面,她还是一张白纸,需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
    第一天,先让她穿上靴子,戴上髯口,拿着扇子,一点点寻找京剧舞台表演的范儿。
    京剧讲究手、眼、身、法、步,张克就逐一教她手指怎么运用,指的方向,手、掌动作的区别;眼睛如何转动,如何眯、瞪,如何调动眼神;如何把握身形的变化、动作的协调等。比如抖水袖,为何有的票友水袖抖不上来?因为“抖”是有窍门、有技巧的。还有挂髯口,位置高了不好看,低了又影响开口演唱。另外,女孩子耳廓比较软,髯口挂不牢,张克就教她从耳根处往下捋须,这样髯口就不会掉下来……
    本以为章子怡有舞蹈功底,学起京剧并不困难,张克却表示,事实并非如此:艺术虽然都是相通的,但章子怡的舞蹈功底并未为她学习京剧带来便利,倒是她在电影《卧虎藏龙》、《十面埋伏》中积累的一些武术功夫起了作用。舞蹈基础让章子怡对于节奏和韵律很有领悟力,但舞蹈的基本功却与京剧的要求相反。比如,练舞蹈要从小绷着脚面走路,而京剧老生是勾着脚步走的;又如,舞蹈无论是身段还是表演,都偏向女性化,而章子怡这次演的孟小冬是一个女老生,这样的气质转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上过两次课后,章子怡对制片人说:“这个张克老师讲得明白,希望他继续为我上课。”而张克也从章子怡身上看到她虽无京剧表演基础,但艺术感觉好,悟性强,身体的协调性也不错,是一块可以雕琢的美玉。
                       刻苦训练,扇子磨破了手指
    刚开始学戏时,章子怡没有练功房,就把老师请到家里,铺上红地毯,搬出换衣服用的大镜子,每天在客厅里训练。开始时她很沮丧,觉得学京剧太难了,老用眼睛盯着老师,生怕漏掉一些关键环节。她还把老师讲的课录下来,一遍遍分析对照。那阵子,她夜里经常失眠,一个人偷偷掉眼泪。张克给章子怡布置的“作业”也够“残酷”:每天练习走台步,至少要达到上百遍,消耗五六小时,练得她腰酸腿疼,疲惫不堪。
    渐渐入门后,章子怡对京剧表演的兴趣渐浓,竟缠着张克教她扇子功:“张克老师技巧特别多,特爱耍宝,老在我面前显摆。他跟我聊着天,手就老在那儿摆弄扇子,开扇合扇,我就说,这个你要教我,我学会了,也许哪场戏能给孟小冬用上。他就教我怎么玩扇子。因为不熟练,我差不多摔散了五六把扇子,手上全被磨破了。可惜戏里没有机会用上。不过我觉得艺不压身,今天不用没准哪天就用上了。”
    章子怡的勤奋好学令张克印象深刻。虽然影片《梅兰芳》中并未要求章子怡亲口开唱,但章子怡为了更好地踩准《游龙戏凤》的锣鼓点,让动作更为自然纯熟,主动要求向张克学唱其中的唱腔。她唱的虽然不能和专业演员相比,但也算有模有样。张克认为,只要把手眼身法步这套程式化的表演手法规范完成,学生就能达到一定水准,然后再找里边的“精“劲,就可以算基本入门了。
    培训两个月后,章子怡与黎明开始合练《游龙戏凤》。陈凯歌看了二人的表演很兴奋,当即宣布:“谢谢二位老师(张克和黎明的京剧老师李玉芙)付出的辛苦,也谢谢二位大腕,你们演得很好,现在可以说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
    十天后,《梅兰芳》进入北影戏楼正式开拍。
                       曲终人散,成败都在胶片中
    如今,重磅推出的《梅兰芳》已在贺岁档全面上映,是非成败均需由观众来评判。
    此时,张克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影院先睹为快,看看他几个月的辛苦结出怎样的果实,也看看他的京剧学生章子怡,在银幕上呈现出怎样的风采。而无论别人怎样评价,章子怡在他眼中,始终是个聪明、悟性好,又十分刻苦用功的学生,“教会她对我也有很大帮助。从一个生胚子,变成初步掌握了京剧表演程式和技巧,又上了镜头面对千百万电影观众,这个过程对我也是艺术上的一次尝试、一次突破。我敢肯定,如果章子怡再拍孟小冬这类电影,我还会成为她的指导老师!”张克颇为自信地说。

张克:我教章子怡学京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