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与新浪网征集对冯骥才提问结束
大冯将敞开心扉
妙语作答并在媒体陆续刊发
由今晚报和新浪网联合主办的“提问冯骥才”活动自11月8日开始以来,引起广泛社会影响,广大网民纷纷登录相关博客,到12月20日征集结束,已有数千人上网阅读,提出各种问题200余个。目前,本报资深记者杜仲华正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将于近日代表网民与冯骥才对话,精彩内容将陆续在媒体刊发。
冯骥才是我国著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近年来,他呕心沥血致力于文化保护工作,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他从事这项工作的动机、信念,遇到的困难和所作的努力,以及他的文学艺术创作、文化观念、心灵世界和情感生活等等,都是人们非常希望了解的。而“提问冯骥才”活动,正是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互动和交流的契机。
冯骥才接受广大网民和读者的“追问”,表现出一位艺术家坦荡的胸怀和充分的自信。所以,“提问冯骥才”活动伊始,便受到网民的称赞和认同。网民“凤求凰”说:“我觉得这个创意真的很好,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还很少有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揭示一位名人内心世界的;而且不但在网上公布回答内容,还要整理成书,令人期待!”不少网民还询问大冯回答提问和出书的具体时间,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网民“小牮”则称大冯是“我们最亲切的称呼”,“他是现今中国精神最富有的文化人”。
广大网民在表示由衷钦佩和全力支持大冯的文化保护工作时,提问最多的是他为什么在社会心态普遍浮躁时,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最大感动和失落是什么;有的网民还表示“很想以志愿者做义工的形式尽点绵薄之力”。网民“邓丽君”则建议大冯联合有关专家学者,共同保护天津小洋楼等风貌建筑,用天津特有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持城市记忆,吸引更多中外游人。
在有关文学艺术的提问中,网民“爱影”、万卯义、夏凯等对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演耗巨资拍摄中国“大片”却无人喝彩;中国歌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创作现状;当前文艺创作的庸俗化倾向;媒体大量炒作明星绯闻和名人隐私等文化现象,均提出疑问,希望得到大冯的解答。
关于大冯的心灵和情感世界,网民们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从如何教育子女成才,天才与勤奋的关系,成名后的心态,到大冯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交友之道、家庭生活、爱情与友谊等,均有所涉及,有些问题提得还较尖锐。
大冯表示,他将认真研究和对待网民的问题,并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