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防乳癌.关爱生命

(2008-10-26 21:00:50)
标签:

荻花收藏

乳癌防治月

关爱乳房

关爱生命

健康

分类: 荻花收藏

预防乳癌.关爱生命

在健康人生活的圈子里,大家也许不知道,每年的10月是全球“乳癌防治月”,其标志是通过佩戴“粉红色的丝带”来提醒女性呵护乳房、预防乳癌、关爱生命。因为这个被很多医生描述为容易诊断、治疗效果好、可获长期生存的乳癌,占据了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乳房对于女性来说,可以是美丽的点缀,也可能是魔鬼附身的地方。最新数据统计,我国女性乳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女性患乳癌的比例就越高,同时患病的年龄趋于年轻化。

 

下面我把《健康时报》(2008年10月16日第17版)刊登的一篇预防乳癌的文章整理后转帖到这里,我想如果没有时间,就是看到这个题目,也能给大家提一个醒儿。

 

爱自己,有道理!

丹阳爱乳坊 叶丹阳

 

无论在乳癌术前还是术后,我都有着严重的乳腺增生,久治不愈,经常疼得不敢碰触乳房,但现在它竟然好了,两个月以来它舒舒坦坦的,再也不疼了。“乳房是女人情绪的晴雨表”,这是四年前为我做手术的原朝阳医院外科主任游凯涛告诉我的,此语之经典在最初并未被我真正认识到,今天我要向游主任说一声感谢,尽管他已不在此世。

生病之前,正是年轻力壮的日子,生活需要努力,工作、学习、养儿子方方面面的压力全都压在身上,所以只能苛刻自己辛苦地生活。
    我相信乳腺增生有着双重意义:如果你不考虑身体承受限度,不考虑压力给身体的不良信息,乳房一是会以疼痛友善提醒你,二是会以疼痛友善惩罚你。

我一直没有接受身体给予的暗示,为满足精神上无止境的欲望,总是将身体的健康抛在脑后,盲目自信对自己说:还好,没问题,我能行。

为了这句“我能行”,在生病的四年中,我拍片子、办网站、写书、参加各种宣传活动,无暇顾及自己的乳房。在强工作量和不断目睹乳癌朋友病痛和离世的压抑刺激下,我的体力和精神高度消耗,直接影响到情绪,疼痛也如影随形伴随着我。
    但当我完成了手中紧张的工作,片子拍完了、书也出版了、网站也建成了,诸事都不必紧赶慢赶了,我发现增生悄悄走了,不疼了!

乳房是女人情绪的晴雨表,再次体味经典,心中开悟。每日冥想时第一句我会对它说:“亲爱的身体,感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如果你有什么不适请提醒我,我会关注,因为我是这样需要你,我会主动调节和转化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

快乐的方法其实很多,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赏,享受奖赏带来的快乐和滋润,不论是一顿美餐还是一件新衣。
    你快乐了,家人和朋友也会快乐;他们快乐了,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因为你是快乐的人,人们会更喜欢你,而他们的爱又将成为新的快乐源泉

 

六症状提示乳腺癌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邵志敏教授

 

乳房肿块:约90%的患者发现乳房内有肿块后才想到去医院就诊,乳腺肿块虽是乳腺癌的常见症状,但并不是所有的肿块都是恶性的。一般来说,乳腺癌的肿块质地较硬、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活动度比较差。除以上症状外,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而且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乳房疼痛: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疼痛不适感,只有到晚期或是肿瘤长到较大时,才会出现疼痛。还有相关研究显示,绝经后女性出现乳腺疼痛并伴有腺体增厚者,乳腺癌检出率有所增加。

乳头溢液:绝经后如突然出现乳头溢液需提高警惕,溢液多是单侧或双侧乳头分泌出无色、乳白色、棕色或血性液体,量可多可少,往往呈水样、浆液样或血性。

乳头改变:表现为乳头糜烂、脱屑,乳头有上抬或回缩现象。
    皮肤改变:乳腺肿瘤引起皮肤改变与肿瘤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皮肤水肿、凹陷或橘皮样改变。

腋窝淋巴结肿大:乳腺癌逐步发展可侵犯淋巴管,向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其中,最常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窝淋巴结。

 

每月“自检”每年“医检” 

  天津肿瘤医院乳腺一科王欣副教授

 

很多女性愿意把钱花在化妆品、营养品上,也不愿意定期到医院进行乳腺检查,理由是自己可在家“自检”,不必非要到医院。事实上,乳房自我检查只能发现较大的肿瘤,对于处于萌芽状态的病灶往往束手无策。因此,“自检”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
    一般来说,防乳腺癌应做到每月“自检”、每年“医检”,即在每月月经结束后一周内对乳房双侧进行“自检”,包括有无肿块、皮肤颜色有无改变、乳房形状是否对称等。
    每年“医检”则是定期到医院进行正规检查,建议40岁以上的妇女,特别是乳腺癌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钼靶X线检查。乳腺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0岁者,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0岁或未生育、产后未哺乳者,绝经后肥胖或长期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者。
乳腺癌的另一种常规筛查诊断方法———B超更则适合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因为年轻女性的乳腺腺体一般较为致密,当X线成像时,致密的腺体可能使部分组织被遮挡,这其中也包括肿瘤组织,容易漏诊微小病灶。

 

下面是我在《当代工人》(2007/4月A)上读到的一篇文章,请大家一定要关注一下:

冯女士今年40岁,平时在饮食方面很注意。电视里说什么补品利于健康,什么口服液能延缓更年期,她就吃什么。面对冯女士这样的消费者,保健品商家花些广告费也乐开了花。

就这种保健法,单位组织体检,冯女士还被查出得了乳腺癌。她情绪激动,说什么也不相信:自己处处小心,怎么能得这种病?

冯女士问医生:“我没有家庭病史,而且坚持服用某某口服液半年多了,难道吃出病来不成?”医生回答:“很难说,这种病十有八九是吃保健品弄出来的。”

吃保健品能吃出乳腺癌,医生归结为雌激素在作怪。

懂些生理知识的女性可能要跳起来问:“女人没了雌激素,还叫女人吗?难道得乳腺癌是女人的宿命?”

问题当然没有那么严重,雌激素是女性性症发育成熟的催化剂,没有它发挥作用,乳腺导管系统就不会发育,血管间质就得不到充分生长,女性就只能面对“飞机场”黯然神伤了。但雌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它让女性焕发青春的同时,一旦分泌过量,就会刺激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导致癌变。

而女性保健品都含有一定量雌激素。所以,女性花大价钱吃保健品进补,结果却成了花钱买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