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还上高中的时候,读琼瑶等港台作家的小说,总是看里面提到一些富人家的太太要去福利院当义工什么的,那时我少不更事,心想这要是换作我有那么大把的时间,吃穿不愁,还不整天待在家里,或是游山玩水,还去做什么义工呢。
当年我高考失利,根据老师的建议复读准备第二年再考。到一所学校复读了3个月之后,看到现在公司招聘的广告,经过考试录取后,直接从学校进入公司,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工作伊始,可以用上自己喜欢的英文,一直就把工作还是当做上学,感觉上没有是为了生计,为了赚钱。后来又有机会参加自考,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自己喜欢的英文。在以后二十多年中,尽管工作的内容换了几次,但一直都是这样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以前读高尔基的那句话“工作着是美丽的”,没有什么太深的感言,只是有时想:工作又累又辛苦,再怎么说也不如待在家里舒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3年的那一场病,我才彻底理解了那些富人家的太太为什么要去做义工,彻底明白了“工作着是美丽的”意义。
知道自己生病,一开始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以为手术之后很快就可以痊愈,用不上几天就可以继续工作了。可是住进医院里,一切就由不得自己。十天之后别说痊愈,连刀口都没有长好,胳膊根本就抬不起来。那时候一天天地躺在病床上,靠着书和默数吊瓶里滴下的液体消磨时间。工作二十年当中除了生二宝从来没有休息过,突然一下子躺到病床上,头几天可能是由于麻药的作用还有些迷糊,可是很快就知道了度日如年的滋味,那时真是特别怀念工作的时光。
刀口刚一愈合,我就不顾家人的反对,在手术的那只胳膊还完全不能抬起来的时候,就毅然去上班了。看到了我的办公桌,自己的心里才完全踏实下来,那种感觉真的是与挣钱多少没有关系,只是一种生存价值使然。工作,让我找到自身的价值,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福气。我做了6个疗程的化疗,每次在医院躺着滴一天化疗药,再滴两天营养药,从第四天起我就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打吊针,身边很多同事都没有看出我有什么不适。这样一来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病情,反而很容易就熬了过去。
“工作着是美丽的”,这些年这句话已经不时兴了,如果说出来也许会被看做是一种矫情,或是一种幼稚而成为被嘲笑的对象。我自己从来也没有说起,只是在心里常常想起来这句话,每次想起来的时候,还有一种特别满足、崇高的感觉。现在我也想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闲下来了,那么我也去做义工,绝对不会让自己无所事事。
公司曾经发过的一本励志书里,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其实细想起来,人的哪一个层次的需要都是通过工作来实现的。从低处说:如果不工作,那么连最基本的需要都满足不了;从高处说:如果不工作,就无法实现人生的价值。工作累的时候也会抱怨,但如果真让自己在床上再躺十天,那就知道不工作如同受处罚一般。
见过我的人都会说我的形体保持得好,人看上去不显老,也不象是生过大病的样子。如果问我秘诀,我只是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把业余时间也都按排满,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包括也不再思考如何进步
)。心里少了许多杂念,少了烦恼和郁闷,每天饿了就吃、困了就睡,遇到冲突的事就发脾气,遇到开心的事就放飞心情,人也就显得年轻了,这样说来“工作着是美丽的”也就不难理解了。
今天想起这个题目,是因为前些日子公司工会给我们发了一本书《你在为谁工作》(作者:陈凯元),并告诉读后要写感想。这几天忙得没顾上,今天下班要走的时候看到这本书,带了回来准备细读。看了书名就写下以上的文字。如果真让我写读后感,我只想写一句: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工作!为了自己的健康,为了自己的美丽,当然也为了生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