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送二宝上学的路上,二宝跟我说:“小妈,这两天在学校课间的时候我们讨论一件事,最近沈阳有一个16岁的贫困女孩儿,是四年前转到沈阳读书的,在学校品学兼优,因为太饿了偷了便民店二元钱的面包,被店主抓住,说要把她告到学校去,那个女孩儿怎么哀求也没有用。回去之后女孩儿又怕又悔,写下一封千字遗书自杀了。当记者找到那个便民店的店主时,他竟然说死不死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抓小偷没有错。小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说实话,还没有听她说完,我的心头就一紧,视线已经模糊,现在人怎么都如此冷漠,那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啊。自从北京回来之后,给二宝调整了学习计划,我已经有段日子没有对她进行“说教”了,看她抛给我的题目,我想了想说:“这件事情,不是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首先,那个女孩子为什么会那么饿,即使是再贫困的家庭,也会想办法让孩子吃饱饭。那是父母最基本的任务,而她的家庭连这最起码的都做不到,说明这个孩子的家庭肯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次那个店住把她定义为小偷,如果抛开其他问题不说这个女孩儿当初的确是拿了食物;第三:事情发生之后,为什么没有人给这个孩子做正确的心理疏导,而一任她自己独自承受这巨大的心理压力,要知道对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儿来说,那可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第四: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接受挫折教育,人遇到挫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遇到挫折就放弃生命。”(我惊叹自己怎么如此能“说教”)
二宝说:“小妈,我只是想那个女孩子太可怜了,怎么遇到那么可恶的店住,如果他不是那样恶语相加,那个女孩子就不会死了。”
我说:“二宝,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问题,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的孩子是不会去拿便民店的面包充饥的。那么怎么才能让每个家庭都和谐幸福呢?那需要有稳定的婚姻、富裕的生活、安定的环境。而怎么又能让每个家庭都做到这一切呢?另外,一个人受到这样的挫折,如果有社会工作者给她提供心理救助,让她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一切,这种悲剧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嗯”。
我继续说:“我知道你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孩子,但如果将来你只想用自己的宽容、怜悯之心和财力去帮助那些人,恐怕是行不通的。最主要的是你要用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将来寻求帮助这些人的办法,帮助那些贫困的人们自己走出贫困、走出心底的黑暗,让他们生活并且高质量地生活着。”
“知道了,小妈。”
其实我并不知道二宝听没听懂我的意思,我也不奢望她一下都能听懂,但我想平常的这些“说教”还是会在她的心里打下一个烙印,让她知道自己的责任,让她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
到办公室后,我上网搜了一下,看到了下面的这则消息。其实二宝的爸爸最不喜欢我写相关死亡的文章,他都提醒我几次了。但是我想一个人只有能直面死亡,那么他(她)才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已得到的一切,同时也会更进一步地知道自己的责任!
沈阳一16岁贫困女学生因饥饿偷面包被抓 写遗书自杀
一整天滴米未进,虽然明知不对,但饥饿万分的她还是没禁得住酥香可口的面包的诱惑,在便民店内将面包放在了自己的口袋里。在被店主发现并屡次宣称将要把此事告发至学校后,觉得无脸面对他人的16岁少女黄绢(化名)选择了自杀来终了一切。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沈阳市东陵区榆树屯的黄绢家时,她的堂姐夫张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没有黄绢生父的签字,黄绢的遗体已在殡仪馆内躺了两天,“多好的孩子啊,就这样走了,我们理解不了。”张先生说,黄绢死的那天只留下一封遗书。
自杀之前
16岁女孩写下千字遗书
“姐姐、姐夫,其实我当时真的不是有意去偷那块本不属于我的面包,我知道我错了,但我当时真的非常饿,我没能禁受得住诱惑。我做了不该做的事儿,我再也没有脸见你们了,也更没脸到学校上课、没脸面对老师,我走了,永远地走了,希望你们能原谅我……”
黄绢的家,是在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低矮的平房内,这其实是黄绢堂姐一家在沈阳的暂住处。正处于哺乳期的黄绢堂姐黄女士泪流满面、哽咽地向记者口述了黄绢所写下的遗书内容。“这孩子命特苦,一天好日子也没过上,说走就走了。”她说,5月18日14时30分左右,黄绢面无表情地回到家,“当时她一声没吭,也没跟谁打招呼。我和我丈夫以为她累了,我丈夫在她屋门外看到,小绢回屋后坐在饭桌前写东西。我们认为她是在写作业,谁能料到她是在写遗书?!晚饭前我们喊小绢吃饭时,发现她面色苍白,已经没气了,她手中紧握着一封千字遗书。 ”
自杀原因
“就是一袋面包,葬送了孩子的命。”张先生告诉记者,黄绢在遗书中说,她犯下了大错。“其实她是特懂事理的孩子,如果不是万般无奈,也不会做出让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的举动。”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一段他记下的遗书内容:“我当时真的很饿,我也知道不好,但是我真的很饿。”原来,黄绢从5月17日晚到18日中午,几乎是滴米未进。至于她到底为何没吃饭,张先生未透露具体原因。而在18日中午,黄绢放学走回到家时,她的姐姐、姐夫已吃完午饭,随后张先生给了她一元钱,让她到外面买馒头吃,“当时她说只要五毛钱就够了,然后就走出了门。”
按照张先生记录的遗书内容记载,黄绢当时来到一家便利店,一袋看起来美味可口的面包,让她简直丢了魂儿。趁店主没主意,她将一袋2元多的面包放进口袋。她还没回过神儿来,店主出现在她面前,自知犯错的她无论怎样求情,仍无法取得对方的谅解,店内的围观者也越来越多。“再怎么说,也是个孩子,就这么算了吧。”有人替黄绢求情,并打算垫付面包钱,但店主执意不从,“我们店以后不欢迎你来,今天的事必须告诉学校,你就等着老师说你吧!”而看到有联防队员赶到后,黄绢“哇”的一声哭起来。
4年前,12岁的黄绢跟随父亲来到沈阳,那一年,她才第一次走进校门,在老师心中,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张先生告诉记者,黄绢老家在河北,父亲是个单身汉,为延续香火,在黄绢只有几个月的时候就将其抱养过来。因为生活拮据,连吃饭都成问题,更甭提黄绢上学读书了。2003年,黄父带着黄绢来到沈阳。但打工没多久,黄父就胡言乱语,不到一年,自己走丢好几次。他在两年前又一次出走,听说回了老家。
就这样,黄绢寄居在与自己并无血缘关系的堂姐家。
据黄绢的一名老师透露,5月初时,黄绢还因交不起学费而险些辍学。“这么好的学生,将来肯定有发展。”得知这一情况后,她马上与黄绢的堂姐夫取得联系,张先生直言,在自己孩子和黄绢中间选择,他肯定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继续读书。校方在积极争取后,为黄绢免除学杂费,黄绢才得以继续求学。
便民店态度
昨天下午,记者找到了黄绢遗书中所提到的兴客隆便民店,该便民店处于榆树屯农贸市场旁,“我们拒绝采访。”便民店中的一年轻店员不耐烦地说。“死了就死了呗,我们抓小偷还犯法了不成,她死了和我们有什么关系?”一自称是店内负责人的女子吐出了这样的话。
目击者说
记者在此采访时,听见仍有人在便民店门外议论着这件事,“她毕竟还是个孩子,得饶人处且饶人啊,现在孩子没了,他们心里就能好受?”一目击者说:“当时店主恶语相加,几乎什么难听说什么,又说要找村联保队员,又说要找老师家长。别说是小孩了,就是成年人让那几个人一顿臊,也受不了。我认为便民店做得有些过分了!” (消息来源:百度贴吧--沈阳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