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

(2006-11-27 21:30:25)
分类: 吾家有女
    龙龙是二宝她爸舅家表哥的儿子,1980年出生,我们结婚时他还给我们坐过床。他是家里的长孙,从小就得到家人的恩宠。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姑姑叔叔对他是有求必应,爸爸妈妈更是把他看成是他们的希望。长大后的龙龙一表人材,1.78米的个儿,白净的脸庞,得体的举止,人倒是不太爱动。高中时学习一般,在当地一所普通大学念的本科。
 
    龙龙应该是在2002年前后大学毕业的,毕业后找过工作,但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在家里待着,没事儿就上网打游戏。时间长了,表嫂还能容忍,表哥却受不了,动不动就与儿子吵起来。因为表哥给过我们家很多帮助,看着他因孩子就业问题弄得精神不振,我们家人也都在想办法帮他。二宝她爸还在本地上班的时候,我就跟他商量帮龙龙在酒店找个工作,我说他的外貌挺好,外语还可以,那怕先做门童也行。把想法跟婆婆说了,婆婆就去找表哥家人商量去了,谁知过了很久也没有回音,再一问才知道,龙龙根本就不想做那个工作。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婆婆打电话来,说龙龙想通了,让帮着问问酒店用不用人了。那时二宝她爸已去外地上班了,我说如果没有人带可能不太好做。当时正好我们公司招外勤劳务工,我就问他想不想做,他说行,让他送来了简历,经考核人也可以,就去分公司上班了。刚去感觉挺好的,公司给配备了工装、通信工具等,也有专门的师傅负责培训他。谁知不到10天,就打电话过来:“婶,那份工作我不能做了,我不会骑自行车。”当时我就想这肯定是借口,对一个男孩子来说,学骑自行车并不是件难事儿。但我只能说:“行,龙龙,那你自己再留心点有什么合适的工作,别总是在家里待着可不行。”
 
    过了一年,大概是今年年初的样子,婆婆又打来电话,说:“你表哥让龙龙气得得了糖尿病,你看看有没有办法再帮帮他吧,龙龙这次也表态了,不管是什么工作他都会尽力做的。”当时我们公司的前厅正好招营业员,这次我先找到他的妈妈,我说:“嫂子,我想现在的人不会一个工作做一辈子的,可以让龙龙先干着,积累点经验,那么以后再遇到更好的工作,你去应聘,因为有工作经验,人家会优先录用你的。另外也可以把各种社会保险关系先建起来,要不将来怎么办呢?”表嫂当时就说已与龙龙谈好了,保证没有问题。
 
    这次上班之后工作还可以,尽管手头慢些,在前辈们的帮助下不久也可以独立工作了。三个月的实习期过去之后,签定了劳务合同。
 
    谁知合同签完不久,他又打来电话说这份工作也不做了,问了一下子原因,没有说别的,只是说要再去上学,学习制作电脑游戏软件,我只能鼓励了他几句。
       
    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大小伙子,按理说都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可龙龙到现在还没有一次成功工作的经验,还靠着父母生活,说起来这肯定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国家老龄科研中心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有65%的家庭多少存在“老养小”的现象,约有30%的成年人全部或是部分靠父母供养。根据这个数据,龙龙的这种情况可以说还不是少数。
 
    与国外那些到了十八、九岁就要离开父母,靠自己能力生存的孩子相比,国内的这部分年轻人就象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这主要与当前国家的体制、社会的就业指导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与教育制度、家长的引导有关。现行的教育制度,造成我们多数家长不得不紧盯着孩子的成绩,以此保证让孩子先通过踏入社会的门槛儿,很少重视教会孩子以后如何谋生,如何独立以及如何全面发展。
 
    经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分析,目前社会上这个依靠父母生存的“新失业群体”多数怕苦怕累,且多有依赖意识。当然这与父母从小对孩子的教育有关系。一些父母自己小时候受到太多的苦,觉得现在条件好了,不应该再让孩子受苦了,自己奋斗一生全为了孩子。让他们成年后过上好生活,成了我们部分家长应尽的责任。这种观念影响到子女,让他们以为接受父母无尽的支援与爱护,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孰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使得这部分孩子的心气颇高,他们在价值观上出现偏差,本领不大却又好高骛远,这是他们目前就业障碍的根本原因。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长期的失业,不仅不可能有“天下掉馅饼”的好事,反而由于长期远离社会群体,使自己行为边缘化,生存嗅觉钝化,最终成为无根的浮萍。象龙龙那样,这个年龄去学游戏软件制作,倒不说肯定不能成功,但成功的几率会有多大呢?他如果去参加一个其他的职业培训,我倒觉得比这更好。
 

    依靠社会的力量,通过职业培训、增加就业机会来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是一个方面。从我们家长的角度上讲,应该早些入手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身体是否健壮、学习成绩是否优异、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精神是否独立、人格是否成熟,至少要在高中阶段就要与孩子谈讨将来的职业规化,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能力、兴趣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将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让孩子知道不管做什么只要能自食其力,对社会、对他人有帮助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