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孕晚期待产包心情那些事儿育儿 |
分类: 如得其情 |
待产包
准备待产包,是这周才大体落定的事儿。
之前都是看书、看帖、询问,知道个大概的范围,直到将近七个月的时候才开始采买筹备。
很多“待产包攻略”其实有一个问题没有解释清楚:待产包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准备好,随时拎起来就往医院去的那个包,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待产包”;二是围绕新生儿的吃喝拉撒洗睡,包括产妇坐月子之类待产囤货需要准备的东西,应该叫“囤货包”更合适。
带到医院去的待产包需要的东西十分有限,尿布奶瓶小衣服都用不着,各家医院备有大同小异的消毒待产包,统一购买,统一使用,了解清楚是十分必要的。
关于这一点,“宝宝树”网站有个“同城同医院圈”,可以从和自己同医院的其他宝妈们发的帖子中知道好多实用的信息。我就是从那里了解到北医三院有孕晚期的听课,在32周产检时主动询问护士什么时候开课——要不是我自己惦记着,还真就错过了,孕中期有过一次课,我完全不知道(按要求,整个孕期应该听三次课,每次听课都带着《北京市母子健康档案》那个本,盖相应的章。不过现实情况是你拿着本到产检医院的护士那儿补章,人家都会给盖的)。
上周末的那次孕晚期课上,讲了不少我正心存疑问的内容。我是带着打印好的同医院宝妈整理上传的听课笔记去的,只需要添加一些改动之处就好了,有备而来,加上用相机拍摄PPT内容,着实省力不少。
回来后开始收拾“待产包”,相关证件装袋,“懂事儿”的小方巾和湿巾,我的拖鞋饭盆卫生巾……尚未装包的东西则罗列出了单子,到时可依单收纳。
除了工作忙碌到最近的两次产检都不能陪我去的鱼偶,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马上就八个月了,一切还都能应付得来,都还不错。
心情
尿布、口水巾、毛巾浴巾,我全都手搓机漂完毕,尿布一条条叠成“三角风筝式”装在整理箱里,拿起来就能用。
几件小衣服,小帽子,不及我手掌一半儿大的小袜子,悉数经过我的手洗净晾干。它们散发着柠檬皂的气息,像一块块香甜的小饼干一样,又萌又嫩得真想咬上一口。
亲戚给做了三条“里外三新”的小被子,我不放心,把被套拆下来洗过后又重新缝回去。抚平微涩而平整的布面,拈着针线在棉絮上下里外钻进钻出,一送一抵,不烦不躁,仿佛在用心地执行着一道道仪式。
柔软温厚的小被子一角搭在我膝头上,暖暄暄的,牵起我心头慈柔的情愫——我想像这方被子宁妥安稳地覆盖着“懂事儿”沉实睡眠中的小身体,随着它一张一翕的呼吸而略略起伏……
其实这些事交给他来做也没有问题,然而我还是选择了亲力亲为,一是体恤他上班辛苦,愿意他回家来就是休息和放松;二是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我对“懂事儿”的欢迎和等候,在情感上完成一种蕴蓄,完成对“母亲”身份的确认,以使自己更顺畅地进入角色,打消之前对自己没有足够母爱的疑虑与担忧。
在胎动来袭的熟悉感里,有时会想:等“懂事儿”出来了,我肚子里不再有这种生命跃动的酝酿感,以及承载包容的神秘感神圣感时,我会不会觉得空空如也的失落?
会不会觉得自己是被用过遭摒弃的壳,残破的,不再有清新感与生机感?也许产后抑郁就有这方面的因素。
不过,我觉得或许应该还好,我没让自己沉湎于被人照顾和关注,同时对受到的照料心存感激。
那些事儿
顺产还是剖腹产?
我的情况和想法是,除非一直给我做产检的这位教授告诉我“你各方面条件都特别好,应该自然分娩”,否则我会选择剖。
不喜欢有人对我的情况缺乏更多了解,却一个劲劝说我选择顺产。
我想说,科学常识普及到了今天,身为孕妇我也没少看没少学,相信剖腹产的弊端我是清楚的好吗?别再跟我念叨这不好那不好的,这会让我陷入焦虑挫败,好吗?
除了高危妊娠、心脏有点问题之外,我还清楚自己的身体与心理状况。
在敏感部位的手术中,我属于痛阈值比较低的人。若干年前的一次人流,清楚感觉着一下下来自身体内部的吸戳掏刮,我盯着天花板,紧咬住自己的左手背,坚持不动弹不出声。冬天,身上汗潮潮的,手背上的几环青黑色齿痕一个星期才渐渐淡去,之后留下很长时间的心理阴影,我疑心自己就快要性冷淡了。
那一刻,所有的痛都要自己承受。既然是我来承受,那么让我自己选择。
同样的,关于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母乳喂养的话坚持到什么时候,都由妈妈自己做决定吧!别人的主张与坚持除了徒增解释的麻烦和无谓的困扰压力,基本难起到很好的作用。
很喜欢我手里一本国外的护理大全中的说法,在全面详细列举了两种喂养方式的优势与麻烦之后,有这样一段话——
“喂养婴儿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而不是难题;但是,如果你是怀着履行自己职责的心理而进行母乳喂养,或是带着内疚的心情进行人工喂养,就不会是愉快的事了……不管你选择何种方式喂养婴儿,请记住:你的爱、搂抱及关心,对你的婴儿来说,和你给予他的奶一样重要。”
所以,尽管我打算母乳喂养,我仍提醒自己:不要因为在母乳喂养中遇到问题而焦虑甚至抑郁,放宽心,保持好的情绪。一个情绪稳定平和的母亲所带来的益处,远远大于母乳与奶粉的那点差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