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落泪”表达对《唐山大地震》的解读
(2010-08-08 00:21:46)
标签:
唐山大地震观感不落泪感动娱乐 |
分类: 感悟随笔 |
原本无意去看这部片子,陪人观影,又没有更好选择,就看了。
周五上午,500多个座位的放映厅只有十来个人,空旷稀疏,视野里只有一排排森森的座椅靠背。
内心里是有种抵触情绪的,对过火,煽情,眼泪,以及在痛苦上搓揉。不喜欢声泪俱下的场面,那只是表现悲哀的低级手段,缺少回味空间。我中意于“情感降格处理”的方式,淡淡的克制中隐藏着肃穆和高贵。
《唐山大地震》的预告片误导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其实它不是一部灾难片,不在讲灾难对人的摧毁力。灾难只是故事的背景,除了那几分钟韩国人制作的特技镜头,影片对此并无更多渲染。两个多小时的故事情节,终了时,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巨大深厚的宽释。
地震似乎过去就平息了,可是对于幸存的人造成的强硬撕裂是他们终生不能摆脱的。他们的人生轨迹、生存方式、情感选择中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唐山大地震”的烙印。在劫后余生的几十年里,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复杂交织:
失去了儿子的婆婆对媳妇的指责和怨恨;
养母对养父与养女关系的猜忌;
儿子对母亲不肯享受他孝心的气恼;
小夫妻因为站在各自立场而导致针锋相对;
恋人之间因为对人流的看法迥异而疏离分手;
女儿因为母亲选择“救弟弟”而舍她,委屈,痛苦,纠结,阴漠,始终不肯原谅母亲……
人性中的私愤、狭隘、阴暗,随着经历的起伏,以最自然的面目暴露出来。
但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在生与死的嬗变交替里,在恨与爱的消长中,层层矛盾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向了淡化与和解。过程缓慢而艰难,然而人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解、原谅、包容、释放、宽宥。
宽释犹如光明,温暖、平和地覆盖了坎坷与疮痍。
片尾,王菲演唱的空灵佛歌似乎是在表现一种抚慰和平息,苦尽甘来的超脱,我能理解,但还是感觉有点“跳”。
陈道明的表现超赞,可以说没有“演”的成分,可谓炉火纯青,大化无形。
徐帆次之,在演,演得很努力,也可以看。
影片有不少勾泪的细节,我左边的偶在开始十几分钟后就轻轻地,一会儿一声儿地抽上了鼻子,后来据他说是见解放军一下子把女孩儿抱起来就受不了了,他说这话的时候眼圈再次湿红。我右边的19岁女生到最后女儿哭诉愧疚与悔痛时也抹起了眼睛。整个观影过程中,我有几次泪水盈盈欲滴,靠掐住胳膊克制着,不让它落下来。回家发现,胳臂内侧掐出了紫印……
不想在别人的泪水中轻易落泪,因为打动我的是涅槃后降临的宽释,实在不愿意让浮薄的眼泪折损了高贵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