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产业观察特刊》解读电影投资

标签:
粉丝网市场热点电影产业观察特刊余婧律师杂谈 |
博主按语:冯小刚的新作《唐山大地震》自上映以来便引起了诸多关注,短短几日,票房就突破5亿大关,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纵观近几年的电影市场,发展可谓迅速,尤其是近三年,中国电影票房平均年增长率超过30%,仅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便已超过48亿,比2008年全年票房还多。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电影领域,而每个片方都对票房怀着美好愿景。中国电影是热钱太多了,还是急需资本?对于想进入行业的资本来说,需要注意什么?近日,我接受粉丝网《娱乐产业观察特刊》记者采访,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文如下:
经济法领域专家、著名律师余婧(资料图)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总收入48.4064亿元,超过2008年全年票房总和。余婧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基于资本市场本身的活跃和电影产业的地位增重,另外风险投资公司等资本运作主力的看好和推动也是相当重要的。去年,华谊的上市可以说是一个蝴蝶效应,对国内以电影产业为主的娱乐产业都产生了不小的冲击,点燃了众多电影公司对资本的野心和渴望,之后也的确有许多行业内巨头在跃跃欲试,这无疑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更多的上升空间。
中国电影产业的蒸蒸日上,与电影终端院线是离不开的,有评论认为“投资电影制作不如投影院”,余婧却不这么认为,如果讲的是“大娱乐”概念,文化传媒领域盈利能力还是相对稳定的,这也是已有多家报业、电视、数字、网络传媒成功上市的原因,但是对于影视这一领域来说,其盈利能力的稳定性一直以来都受到各种质疑,而其中细分来说,以内容生产制作为主业的企业,往往会受到更多质疑,而能掌握终端渠道的企业,更容易被资本市场看好。
据媒体报道,现在来自房地产、煤炭行业的资本纷纷投入,电影产业产业处于何种阶段?余婧表示,内地电影产业整体来说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从源头上来说,缺乏优秀的制作团队;从产业化发展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足够多且好的发展模式,产业内容也不够饱和,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相比较来说,还是需要更多资本来支撑行业在可持续的前提下进行发展。
而从产业模式上看,余婧认为打造一条全产业链是十分必须的,“如星美等企业率先看到’院线为王‘的商业模式,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院线直接面向娱乐产品的终端需求,而星美本身也不管是只抓院线,它主要是要形成有制作、院线、电影院、影视基地等的自成体系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但数年来几经变化,目前的电影市场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有一大批院线相继崛起,比如打造商业地产的新晋首富王健林已通过万达电影院线将触角探及文化产业,还有上海联合、北京新影联、美嘉、珠江等电影院线,电影产业对终端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她表示,掌握了终端优势的企业必须进一步拓展业务链才可继续保持优势。
(策划/粉丝网娱乐产业中心 撰文/魏天阳 小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