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开一盏5W
落地灯,黑暗中绽放出一块明亮空间,暂时无视周边,正准备逃离白昼的喧嚣。耳边不时传来推土机艰难的挖掘声,高速公路上疾驰的汽车声,夜空中压下来的飞机声,学校不明所以的铃声,官兵们抖擞未变的口号声,隔壁邻居指法生疏的钢琴声,还有远方的风带来的野蛮工业声响,这些声音总是和夜色勾肩搭背的同时到来,有聚众闹事般的嘈杂。夜色中,自己只是这个世界的旁听者。这是我身处城市夜晚的两耳感受。
风声从屋顶横扫而过,刷刷作响,随即,雨滴开始垂直降落,瓦如鼓皮,敲敲打打,横向纵向混音后十分立体。渐渐,风急了,像是千军万马从远处的山上奔涌而下,雨骤了,整个世界似乎都处在雨中,这让小楼卧听风吹雨的我现场感十足,早已把耳机扔在世界的另一边。而晴朗的夜里,人烟沉寂后,窗外只有蛐蛐声,它们发出觅食,求偶,警告的信号声,繁衍生息,夜晚的世界是它们的;听着虫鸣,逐渐入眠,似乎世界的这个夜晚属于我。这是我身处乡村夜晚的两耳感受。
乡村和城市,两种不同的生产体系和生活状态,也是我的成长轨迹。十八岁出门远行前,身处乡村,听自然在风里,在雨里,在林间,在湖边,在田野;看着撒下的种子生长为一片金黄的稻田,看着雏燕从嗷嗷待哺到羽翼丰满飞向蓝天,看着行动迟缓的肉虫破茧成蝶在花丛中蹁跹,看着丰收后的村庄缓缓升起的袅袅炊烟……等着我妈喊我回家吃饭。十八岁后离开乡村,开始城市生活,听着各种交通工具的声响,听着各种交际关系的措辞;看着高楼脚下的天空如临深渊,看着满目疮痍的建筑工地灰尘漫天,看着拥挤的道路尾气隐隐,看着房地产推动的炼钢厂排出的滚滚浓烟……还要随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等着老板的召唤。
前者让内心平和,后者让肉身挣扎,于是乡村里出现了酒吧,城市附近出现了农家乐,让人们在内心和肉身中找到平衡。作为一个从乡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生存无法避免肉身挣扎,但生活还需内心平和。为了平衡这个平衡,近几年的生活,我也经常往返于乡村和城市,工作日在城市上班,周末回乡村老家,尽量在肉身挣扎中获取些许内心平和。
乡村,对亘古土地的依赖,对自然规律的尊重,是接近原生的状态,更像本质;城市,对科技、商业创新的崇拜,对生产效率的追求,是人类加工后的状态,更像修饰;我从本质出发,添加修饰,是加法,而后摒弃修饰,回归本质,是减法,更像一生。
两地的事,两地的物,是为记下。
也是为序。
—— 心血来潮,为公众号写个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