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过年的
(2014-02-04 13:04:11)
标签:
春节看戏露天电影正月初五大过年的杂谈 |
分类: 那年我们 |
转眼就到了正月初五。节前盼放假就像饱受深牢大狱多年的罪犯,期待刑满释放的那一天,心里火急火燎,但时间却磨磨唧唧,像出门前参加舞会的女人。开始了假期,心态又发生转变,每天掰着指头算日子,“还有几天收假?”这下时间像是到OUTLET商场抢购的女人,毫无拖沓。一连用了两个有关时间和女人的比喻,充分说明要搞定一个女人,需要花点时间。这个时候,春节的气氛一直笼罩,还未散去,而上班一族看着收假越来越近,像是癌症晚期病人,过一天算一天,继续胡吃海塞,麻将声声,歌舞升平,放浪形骸。
春节是一个相当特别的节日。所有的矛盾和纠结都可以用“大过年的”来一一化解,很是受用。
……
每到春节,老家的同学朋友都会小聚一下。为了生活工作,我们这一代人,准确的说这一批劳动力,成年后就被发往全国各地,一年回家一次,直到春节才有机会聚在一起。因此再次聚会的时候总要先打量一下彼此,相比去年是否有所变化。整体来看,大家面部肌肉逐渐开始顺从了地心引力,有松弛下垂趋势;头发开始遵从季节规律,似秋叶般开始凋零;整个身体纵向发展完毕后,横向发展日趋明显,健壮如牛,让我一度怀疑我们怎么可能是猴子进化的?
由于过年,烧烤摊基本绝迹于大街小巷中,这让城管们松了口气,开着公车行驶在之前熙攘的街道上,感觉是开上了高速路。初一那晚,在寻遍整个县城后,终于找到一个吃烧烤的地儿。由于考虑到已经有人在之前赶了几个场子,喝了几轮,因此大家申明只是小酌。过年聚会赶场的人就是每个人际圈子的交叉部分,圈子交叉点越多,赶的场次就越多。往往聚会当中,经常人来人往,人闪现一下,寒暄几句,喝了杯酒,然后转场,这让坐定聚会的人感觉不是在聚会,而是参加快男或快女评委。在几个人吃了100多块烧豆腐,几十串烤肉及两条烤鱼、4碗米线……
之前约定的小酌,喝着喝着喝开了。在桌边几人开始语无伦次的交谈,同一句话再三重复,或是一句话的意思换了好几种说法,更进一步的不但发音不准,而且开始了逻辑上的错误。号称清醒一点的意识到该收场了,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去开间套房休息,顺手又带了一件啤酒。
又是一阵狂欢,几个小时后,已经横七竖八的躺成一片。次日醒来时,阳光照进客房,平静如常。我发现只剩下了三个人,其余的已经人走床空,瓜子花生壳铺满地毯,啤酒甁、烟头、
退房时,老板说了一句:“大过年的,你们玩得够嗨,这样吧!扣30块卫生费。”
记得小的时候,每当过年,晚上总有人放露天电影和唱戏。这个时候,我们往往穿梭在大人的腰部以下,试图挤到前面去看,但挤到前面时,电影已经放了三分之二。当时特别羡慕那些大人肩上的一串串屁股,真是居高临下。当然人群中的另外一些屁股也有人垂涎,一场电影下来,基本混杂了女子们的惊叫声,还有随后的几阵口哨,随即又被淹没在电影的对白里。场下不乏有啼哭的小孩找不到爹妈的、有钱包挤掉打着手电哭着开始找的、有在投影机前晃荡被众人大骂的。唱戏的时候,也是人潮涌动,里三层外三层。看戏的是一拨,凑热闹的是一拨,卖烧烤的是一拨。虽然唱的戏都是本地人自娱自乐,但总有一拨铁杆粉丝耐心聆听。
现在随着电视、网络的发达,基本没人放露天电影了。但唱戏的人还在,我妈这位铁杆粉丝至今保留着看戏的爱好,每天都要去看一下,我爸突然来了一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