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赤色记忆

(2012-03-27 21:13:23)
标签:

武功

云南大学

缺陷美

校园生活

回忆

考研

校园

分类: 那年我们

    小学升中学,我从村里到了县城,呆了六年后,又从县城到了外省的省城,这个过渡让我直接跨过了本省的省城。在云南,有的地方从村里到外省省城确实需要转换几个时代的交通工具,因此,去外省,我得路过本省的省城——昆明,当时有个同学就在云南大学读书,他说他在昆明读书可以做在外省求学同学来回的接待工作,那是我第一次来到云南大学。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相信很多人要了解其他高校,一般都是打开该校主页,点击学校概况,接下来是校园风光。首先了解的是风土,然后才是人情。我也免不了俗,当时就跟着我同学从正门进入云大,由于云大的门东西南北都开,有种门迎四方客的感觉。但所有门中,唯有正门与侧门、后门等门不同,如果你要进门走直线的话,非得走那九十五级阶梯,似乎在告诉我们,要阶梯式的上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路过会泽院、贡院、钟塔等这些有来头(不详细介绍来头了,网上很多,以免文章有注水之嫌)的建筑,像是云大的防伪标志。然后是被海棠花,松柏等拥挤着的其他各个建筑物,让大家在享受书香的时候也顺便混合点自然的味道,这是一般调香师也无法做到的。整齐的两排银杏树,阳光透过树叶,斑驳的撒在路面上,涂成一幅印象派的画面,对于恋人来说,即使在白天,走在上面也会让周围的空气浪漫起来。校园里屡屡出现对对满脸幸福泛滥的新人,我还以为拍戏呢,原来是拍照,分别采用学校的风景人文拍着各套不同主题的婚纱,似乎要对少男少女的时代做一个定格,以备在带孩子洗尿布的时候看着照片回味一下往昔的似水年华,接着在将来孩子长大的时候,亮出照片对孩子说,看!你爹妈当年也风采过。但云大的悠久历史不知经历了多少对这样的爹妈!篮球场几乎没有空场,同学们活泼得像银杏树上的松鼠,上蹿下跳。可见咱还年轻,不挥霍时间,但可以挥霍体力。

    这是我第一次去云大,由于时间紧促,走马观花看到的只是风土,还没来得及具体深入人情。走出云大校园的时候,我没想到将来故事还有续集。

 

    大学即将毕业,在当年风行的考研大浪潮中,我也被卷了进来,打在岸边的时候,有幸爬上了岸,脱离了考研时期的那片苦海,来到了云大读研,并要小住三年。

    我搬进云大宿舍,又开始了一段四个爷们同居的日子。从还没完全发育到现在,我大概也有十多年的舍龄了,少年住到了青年。这次住的是公寓,设置一般上面床,下面桌子,因此,整个宿舍都是睡在上铺的兄弟。由于电脑的普及,兄弟们谈论的已不都是那些迷失、生活、爱情之类的话题。宿舍一同学着迷电脑,不加游戏。几乎每一期的微型计算机杂志必买必看,计算机水平没多久后在宿舍里已经可以好为人师了,由于我用的电脑是当时市面电脑的爷爷辈,严重衰老,跑不太快,我也就破罐子破摔,不怕损坏,瞎折腾,不懂就问前面那位好为人师者。以现在的电脑水平来看大学时的,可能那时身怀的就好比一本武功秘籍的序言部分,但我头脑还算清醒,并一直在更新学习,可能将来来看现在的,又是另外一种情况,貌似自己当时也就看到武功秘籍的目录而已。说不定将来的将来才明白,当年学习的武功秘籍是1.0版本的,不实用了,现在早升级到3.0版本了。总之,在带着袜子味,汗味,霉味,方便面味和某些无法寻出源头的味等好多味混杂的气氛里,还带有一味主味学习气氛,这得感谢那位好为人师者。

    我是一名理科生,但自己从来不为此界定所看书籍,不让自己禁锢在数字的圈子里。因为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融会贯通”这个词语阐述的就很好。当你在某个领域圈子里总是找不到出口的时候,突然另一个领域的理论告诉你,这个高度可以不需要出口,直接跨出来。于是,我常常来往于校内外的书店之间,不到一年,已经是会员级别了,当然这个会员是购书的累积额度得来的,加大了买书的投资,其他方面必须节约,但我无怨无悔。物质食粮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精神食粮上有所斩获,这样才不会浪费青春,同样是食粮,吃什么不是吃。其实,这就是学生时代的校园生活。

 

    研究生学制是三年,第一年在学校闭关研习理论课,接下来两年大家就各忙各的,开始付诸实践,做毕业论文设计。在校上课期间,课程比本科时还轻松。记得当年高考前,老师就复制曹操望梅止渴的计策,鼓励过我们,说是只要考上大学,这道坎就算跨过去了,以后也就一马平川了,大学校园里极为舒服,那是去生活,而不是去读书,向你们的目标挺进吧。我当时就在想,既然是为了生活,为什么偏要去学校呢?老师回答了,那是校园生活,只有在校园里才能体会得到。在我考上大学后,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坚定的认为前面那片梅林是存在的,于是开始了之前所说的舒服校园生活,直到大学第一学期考完试后,挂科了,才猛然叫醒我一直以来虚幻的梅林梦。当然,这时也有同学为自己开脱,说是没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美的,我想,喜欢这种缺陷美的人,其实缺陷就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我不否定缺陷美,但缺陷美的定义,应该是天然的、原生的缺陷。时间回到读研,课余时间确实比本科多很多,但其实要是加个一辈子时间期限的话,也不多了,毕竟又长了几岁。昆明是个小资的城市,生活节奏较慢,但云大在这个小资之风的笼罩下,保持了积极生动的局面。一天早上,我起早赶车去外地,路面上除了几辆定时的公交孤独的跑着外,清净得很,在路过校园的时候,已经热闹非凡了,读书声环绕在林间,许多人不知疲倦的奔跑着,锻炼身体,就此情形,真有点“野蛮体魄,文明精神”的势头。惭愧,一般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都是直接照到我床上的。

 

    接下来是两年的毕业设计,由于我的实验地点是在校外,一般都是早出晚归,在学校的时间也少了,因此在学校的时间就是休息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反倒觉得云大就是我的家。像是流浪的孩子,一回到家乡马上倍感亲切。此时,我又在难得的闲暇时间中常常游荡于校园和周边,感知环境,感知自己。校园的银杏叶黄了,一阵阵风吹过,纷纷扬扬的飘落,诗歌般的展现每一片叶子的死亡方式。一群人呆在树下喂食松鼠,那松鼠也很有台风,毫不羞涩与紧张,很好的配合人们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画面。我再次提到银杏与松鼠,是因为这是在云大给我印象最深的植物和动物。一般大学周边都有那么一两条“堕落街”,包括吃喝玩乐一系列项目。同样,云大也有,但它不显得市井,并有一个直接表达学术氛围的名字,叫文化巷,这不但包括东方文化,还有西方文化。因为这条街的黄头发出现的几率较高,从某种程度上带来了一些思想,或是带来了几个混血儿,不但增进文化的交流,也增进了基因的交流。文化巷中的店子花样百出,但其更新速度也很快,可跟数码行业媲美,某次,我去了一个小店吃饭,过了两三天再去的时候,已经再也无法找到了,变成了服装店,当时我还以为自己玩穿越呢。晚上的文化巷更是热闹,地摊占满了道路两边,琳琅满目的货物,总会让你不得不驻足挑选,这样,让勤工俭学的同学们手头能宽松一些,也可把公共关系学、经济学、商务学等众多学科内容投入到实践中去。因此,我们得学会在外面的世间百态中掌握生存法则。

 

    写下这些零零碎碎的文字,零零碎碎的记忆,是因为生活也是由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组成,只是在于记下多少或是有多少重复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