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调查:残奥瞬间改变真实的世界

(2008-10-05 10:52:07)
标签:

体育

分类: 中央电视台
2008年09月22日18:38   CCTV
央视《新闻调查》记者柴静

http://img1.qq.com/news/pics/12992/12992433.jpg

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侯斌

编者按

2008920日,《新闻调查》播出节目《残奥瞬间》,央视记者柴静采访多名残奥会运动员,记录了残奥期间一些珍贵的瞬间。

 

采访对象:

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 侯斌

柴静:残奥会结束,作为注册记者,我们记录了残奥期间一些珍贵的瞬间,是因为他们告诉我们,人类的力量、意志和勇气能够创造何等的奇迹,而这样的瞬间又会怎样改变这个真实的世界。

解说:在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这一刻,全世界都在仰头观看,这个靠着双手把自己拉上40米高空点燃主火炬的残疾人运动员,侯斌,但是就是这双手,却在半年前因为训练时的意外摔倒而骨折。就在现场观众为他而震撼和欢呼的时候,包括张继刚导演在内,几乎没有人知道侯斌的右手当中还有一块钢板。

 

记者:侯斌我就特别想看看你的手,行吗?

 

侯斌(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哪儿边?

 

记者:我看看,就突起的这一块。

 

侯斌:对。

 

记者:其实这里面是刚装的钢板。

 

侯斌:有四个螺丝在里面。所以说我每次爬之前的时候,我就要在房间里面用热水把它(手)烫得时间长一点,就烫个20分钟,这个小臼就特别不好去揉,烫开了,然后我再活动活动。

 

记者:你这么往上一下一下地用劲,手是什么感觉?

 

侯斌:刺骨刺骨的疼。

 

解说:在向上攀爬到大概第60下的时候,侯斌因为右手的剧痛忍不住停下来缓了一下。

 

侯斌:后来我一缓发现现场气氛就不一样了。

 

记者:你听到大家给你喊加油吗?

 

侯斌:听到了,听到了,但是我一直还在盯着我这个点往上呢,我有那种信心在里面。我用余光能看见整个的赛场上,那星星光光闪闪的,眼睛也好或者笑容也好,或者身上带的小亮点也好,我就觉得我所有的感觉都看着,包围着我,太美了。

 

记者:你当时觉得你能上去吗?

 

侯斌:能,但是最后几下我真是有些难。

 

记者:我能看到你当时脸上的表情,特别地吃力其实上是?

 

侯斌:是是,真是那种咬牙的,那样才可以一步一步往上上,一步步攀登。

 

记者:也许有人会觉得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困难呢,你去点燃这个火炬,很简单的一件事情,但是让你付出这么大的一个身体上的努力去做到,太艰苦了?

 

侯斌:如果一拿就得到了,我都不觉得好,我都不觉得珍惜。我们投入了这么多,就要有那种心灵的震撼,让每一个人都得到震撼,才会有非常好的一个结果。

 

解说:出生在东北的侯斌,在九岁那年,因为一场突然的火车事故被夺去了左腿,但是在父母的鼓励下,他开始学习书法、画画,还学习修表,希望能够拥有一技之长。直到后来侯斌选择了能给他带来快乐和成就感的跳高运动,但是训练条件却非常艰苦。

 

记者:你到哪儿去练去啊?

 

侯斌:在我爸爸单位。

 

记者:单位有这个专业的条件吗?

 

侯斌:没有,水泥地。

 

记者:水泥地怎么练啊,跳高起码得有一个垫子啊?

 

侯斌:就想啊,后来找电视机那个泡沫,收收,收了好几天,收了很多装在玻璃丝袋子里,装里面然后拿绳系上。

 

记者:就是这种?

 

侯斌:就是这种泡沫。

 

记者:这能行吗,这个挺硌的?

 

侯斌:那时候还是那种带菱形的,因为它一般都是电视机的,我觉得这种材料当时有的话我还很珍惜,我跟你讲,多好,多平,都是这样的拐弯的,然后我把它拿来放到袋子里,一个一个摆,垫起来。

 

解说:而对于侯斌来说,最难忘的不仅仅是训练设施的简陋,还有一直相伴的孤独感。

 

记者:那时侯没有残疾人的跳高指导?

 

侯斌:没有,没有,我就是看电视有这么跳,后来我去图书馆买那个跳高书,人家专业书,可难了,那个跳法,怎么几步,脚形摆多少,我说我这一条腿怎么摆呢?

 

记者:可是侯斌你旁边连看的人都没有?

 

侯斌:没有,没有,一面镜子都没有。

 

记者:对啊,那么孤单你能想象出一个自己的舞台?

 

侯斌:人生的梦想就是要去创造,如果你真的没有这样的想法,你觉得我不可能成为冠军,你怎么可能会穿上一双运动鞋呢?我的人生也是这样的,人家说我为什么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能够每天练,我不是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正是因为我练下来了,我比赛的时候我有信心,我为什么不能赢呢?

 

解说:1994年,侯斌在远南运动会上开始显露锋芒。两年之后,亚特兰大残奥会,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侯斌为中国代表团摘得了首金,还创造了世界纪录。四年之后的悉尼残奥会,侯斌成功卫冕。而在雅典残奥会上,侯斌再次带伤忍着剧痛参加比赛,就在最后一跳之前,他把头上的纱布摘掉,对现场观众做出了一个手势。

 

侯斌:很多运动员是这样的,静一静的意思,我是希望,快点来,来点掌声才好呢,快,快,快,咵,咵,咵,都随着我这个节奏,一点一点把他们调动起来。

这个比赛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比赛,是所有人给你的力量,你才能完成这样的梦想,这就是奥运的魅力。

 

解说:侯斌在掌声中起跳,跃过了194的高度。

 

记者:当你站在那个横杠面前,看着你跃过去的时候,我们都目瞪口呆,说怎么可能能做到呢?

 

侯斌:就是做到了,这就是现实,我以前练的时候很多人不相信,可是你要想做一件事情,不为身边人所影响的话,你就会成为一个那样的人。

当我敞开胸怀拥抱的时候,我当时真是感觉,我在拥抱我们的祖国一样,胜利与喜悦,所有的那些全部都已经一带而过,面对新的希望,新的起点,人生很有意思的。

 

解说:2008年北京残奥会,33岁的侯斌本来打算第四次参赛,但是因为北京残奥会田径项目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合并,侯斌因此无缘参赛。但是,他被国际残奥委会授予了第一位“全球残奥会形象大使”称号。

 

记者:侯斌,你今年33岁,如果你不能参加今年的残奥会,也许未来的残奥会你很难以一个运动员的身份再去参与?

 

侯斌:有些难,也可能会发生。

 

记者:你还是抱着希望?

 

侯斌:也可能会发生,只要我想做。

 

记者:但你现在会不会失去这个动力?

 

侯斌:不会。

 

记者:觉得我没有赛场了?

 

侯斌:绝对不会。

 

记者:那你的赛场在哪儿呢?

 

侯斌:其实这种赛场,它毕竟是人生的一段,更重要是我们的生活。体育,终归是人生短暂的一个瞬间,特别特别短,我们多么棒的优秀的运动员他都一晃而过,没有常胜将军,但是是有一个常胜的人生给你,你要抓住就是你的。

 

记者:那一瞬间你从横杠飞过去有什么感觉?

 

侯斌:太美了,真的特别美,特别好,特别神奇。

 

记者:它神奇在哪儿呢?

 

侯斌:那种的飞翔,其实就是你的思想在飞翔,很多东西我都可以做到,你可以不相信我,你可以不给我舞台,我会创造舞台,就是这样的。

 

柴静:侯斌超越了障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对我说,始终有一件事情他放心不下,那就是小的时候出事的那条铁路,因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三角区域,所以很容易发生事故。但是直到现在,铁路旁边也还没有装上护栏。侯斌给了这个世界很多的东西,而我们在感动之外,也许应该给他一个小小的护栏,让更多的孩子免于恐惧,让更多的家庭免于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