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1年的忘年交-中国体育报副主任史明先生 来厦门看望侯斌

(2007-12-11 11:21:40)
标签:

旅行/见闻

 
11年的忘年交-中国体育报副主任史明先生 <wbr>来厦门看望侯斌
史明先生游鼓浪屿
11年的忘年交-中国体育报副主任史明先生 <wbr>来厦门看望侯斌
侯斌与夫人送行史明先生
11年的忘年交-中国体育报副主任史明先生 <wbr>来厦门看望侯斌

夫人    母亲  史明先生  父亲

摄影:侯斌

编辑同志:
前不久贵报刊登了《残奥冠军踏上红地毯》一组图片报道,从照片上看,残奥冠军侯斌的妻子应是健全人。于是我很想知道他俩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北京体育馆路8号 叶任
侯斌的“鼓浪屿之恋”

编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我,因为她知道我和侯斌是11年的忘年交。

侯斌举行婚礼前就邀我参加,但因脱不开身而未能前往。不过我告诉他11月我将出差福州,届时会顺便去拜会。
侯斌是黑龙江佳木斯人,9岁的一次意外被火车轧断了左大腿,少年时就专攻书法善长国画。一副好嗓子在北方城市频频获奖。长大后,勇敢的侯斌选择了艰苦的残疾人体育事业。亚特兰大、悉尼、雅典残奥会,他连夺三届男子单腿跳高金牌。尤其是美国亚特兰大残奥会,1米80的他不仅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而且用一条腿惊人的弹跳力跳过1米92高的横杆,这一高度对许多两条腿的专业运动员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正如:1996年8月18日亚特兰大市最大的报纸亚特兰大宪法报于当日头版大幅彩色照片刊登了中国跳高运动员侯斌得金牌的瞬间。这在本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第一次。同时该报在同日体育版内, 刊登了著名体育记者斯地夫(STEVEHUMMER) 对侯斌得金的感人报导。报导文章大意翻译如下:

           《中国斌以他独有的方式跳入我们的视野,跳进我们的心灵》

11年的忘年交-中国体育报副主任史明先生 <wbr>来厦门看望侯斌

                          十足的奥运精神(美联社)
   侯斌一个人在那里跳, 他在跳完前一高度时已把他的对手落在后面。他独占了这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角。参加第一天田径比赛的几万名观众都把目光投向这里。在侯斌跳跃的瞬间,他们鼓掌欢呼,甚至屏住了呼吸。

获得银牌英国运动员阿兰(ALAN EARLE) 在观看比赛时说:“这是他的舞台。”

   有许多场面是如此的感人和有力, 你会把它们永远记录在你的记忆中。每当我回忆本届残疾人奥运会, 我都会记得那高高跳跃的一瞬间: 侯斌把拐杖扔下, 似乎他并不需要他们。跳杆己升到6英尺31/2英寸(1.92米), 远比他的个子高。只见他以一条腿跳跃着, 在一跃加一翻滚后, 越过了跳杆:跳杆纹丝不动!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试跳。这位19岁来自中国北方小伙子对临场发挥很有天赋。他在第三次试跳时才跳过他得金牌的高度(6英尺2英寸)。似乎他永远不会停止跳跃。

   用言语来描述他的生平显得不够准确。当有人问侯斌是如何失去他的左腿时, 不懂英语的他带着微笑, 用手画出火车轨道并发出火车的汽笛声。一个小孩曾与大火车有不幸的遭遇。



他不知不觉地出现, 令跳高界大为吃惊。英国选手阿兰说:“只在几个月前他的跳高记录和他的名字才突然开始出现。”



   侯斌通过翻译说:“我非常的骄傲: 为中国人感到非常的骄傲!”



对于运动员们残疾程度加以分类, 对于运动会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我们这些没有上过至少三年医科大学的人来讲不必花很多时间去争论这些。足以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侯斌用一条强壮而平衡的腿, 五步助跑,一跃而起。世界上的喜悦之情, 没有能与侯斌在每次跳过后在跳毯上欢跳时的喜悦相比; 也不能与他频频越过三尺高围杆同他同胞们摄影和签名留念时喜悦相比。



   世界上没有什么能阻拦这位独腿年青人对美好记忆的追求。他是一位永不会停止跳跃的人。



   亚特兰大残奥会上,我亲眼看到的,他是所有人心中的英雄。正是残缺肢体所迸发出的勇气之美。挂在他胸前的是用汗水与血泪换来的金牌,写在他们脸上的是灿烂的笑容,回荡在观众心中的则是中国人事业直面人生的勇气。


   1999年上海永乐电影集团为他量身定做了一部主演的励志片《人见人爱》,颇受好评。他在影片中出演男主角。1999年,侯斌受邀日本NTV电视台参加慈善晚会活动回国后就移居福建厦门,上班在厦门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一名职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厦门市政协委员,每日坐公交车往返训练场与家之间。侯斌在新浪博客中写到。他的梦想是在北京残奥运会上实现四连冠。

    虽才来厦八年的时间,但侯斌在厦门的知名度很高,他和妻子陪记者参观,甚至用餐的时候,都会被认出来,而且看得出他很受尊敬。毕竟悉尼、雅典残奥会他已代表福建厦门人了。侯斌坚决不让我住酒店,把我“绑架”到他113平方米的新房,我被安排在温馨的客房里。“这床上的全套用品都是我老婆新换的,我家就这些东西多。”侯斌对“老婆”两字说得极亲切,且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唤她。而要说起来,侯斌的姻缘竟还是要从这床上用品讲起呢。

    2000年悉尼残奥会夺冠回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关心下,奖励给他一套住房一套,一个人忙着为装修、布置室内,侯斌到前埔商店去选购窗帘、床上用品。这天他无意中走进一家专卖店。女店主笑容可掬地欢迎他,向他推荐了一款带蓝色羽毛的窗帘,他一眼就喜欢上了。后来,在池总的认真参谋及亲自上门设计后,侯斌的室内布艺装饰全交给了小池;再后来他们成了好朋友;再再后来,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恋人。景自天成、瓜熟蒂落,终于,2007年9月20日在美丽的厦门隆重举行婚礼,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关心,厦门市潘世建副市长主持,中国残奥委员会贺信。黑龙江小伙与小他3岁的福建闽清姑娘情定终身!我问:那你俩是谁先抛绣球的呢?
志同道合、性格相投,我们认为是最重要的。小池性格很好,我们也总有说不完的话,直到现在也还是这样。
我问新娘子:嫁给残障人,心里有过顾虑吗?家人支持吗?
小池说:一点都没有。这么多年来他努力奋斗,把父母甚至弟弟一家三口都从黑龙江接到厦门来生活,为父母买了套房子,为弟弟全家买了三个户口,还两套房子贷款,他很有孝心,这一点非常可贵。他很有亲和力,还常常参加国际国内慈善活动,热爱残疾人事业,这也是他征服我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向我求婚的时候,我没有犹豫,我父母也很赞成,对他肯定有加。
7年的爱情之旅终于走到了红地毯上,他们会好好享受婚姻,享受生活。

编后絮语:世俗的眼光总会有很多非议,以为小池嫁给很有钱的冠军,都说现在的城市姑娘很世俗,在选择爱侣时,物质条件压倒一切不说,男子的身高、款型也是不可忽略的。但什么时候都会有反潮流者,福建闽清姑娘池艳珍的爱情观,温暖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我们的许许多多残疾人运动员。侯斌、池艳珍的爱情之路,再一次告诉人们,即使在世风混沌中,仍会有一种超越凡俗的伟大爱情存在。

 文:本报记者史明 图:(美联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