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中医角度探究胃食管反流!

(2022-03-13 14:14:10)
标签:

健康

胃肠

肖淑凤

养生

中医

分类: 养生

01中医如何认识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食管反流病是现代医学病名,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主要因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常,消化道动力障碍,导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的一种疾病,根据本病所表现的各类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为中医学中“吐酸”“胸痹”“嘈杂”“噎膈”“梅核气”等范畴。

 

02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病因病机

根据临床表现,结合中医古籍记载临床表现的疾病病因病机,《症因脉治》中提出呕吐与脾胃的关系:“痰饮呕吐之因,脾气不足,水谷积于中脘,得热则上炎而呕吐”。中医学认为,呕吐成因是胃气不足,五谷积滞化热,火日炎上,热携水谷上冲而吐;《素问·阴阳别论》提出:“三阳结,谓之隔”。三阳既结,燥火上行,热甚则物干,阳火耗伤阴液,因而噎膈不下,反流入食管。中医学认为,GERD病变尤其与胃中燥火上炎、阴液耗伤有关。胃火上炎,胃液亏损可导致心中懊恼、口燥、饮食不进、心下灼热、吞酸、大便干结等临床表现,这些症状完全符合GERD:“胃灼热,反流”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故阴液耗伤,胃阴不足是GERD的中医病机。

 

其中GERD在胃可表现出胃胀,现代医学认为,其成因是胃排空功能延迟,其源为脾胃受损,中焦气机不利,气结不散而成痞,正如《伤寒论》所言:“满而不痛者,此为痞”。GERD的食管外症状表现有慢性咳嗽和哮喘等,病位虽在肺,其源在胃,脾土为肺金之母,脾胃主水津,津液亏损,燥热伤肺使肺脏阴液不足,最终导致肺胃阴虚,肺阴虚则升降失常,从而咳逆上气,正如《医学入门》所言:“虚火上攻,咽膈干痛”。

 

03中医辩证

目前西医治疗GERD主要运用的是抑酸药(PPI首选)、促胃动力药及胃粘膜保护剂等,虽能迅速缓解症状,但须维持治疗,难治愈,且易复发。中医药在治疗GERD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注重辨证论治,从整体出发多方面调节,在减轻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降低复发率。

 

临证治疗GERD,养阴润燥法是治疗GERD的重要中医诊疗思路,是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指导下,针对胃阴不足、火热津伤,采用补脾养阴、增液润燥的方法。《金匮要略》中提出:“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张仲景用滋养胃阴法治疗咽喉不利,其认为胃中津液先亏,燥热之气上逆,伤及肺脏;胃中津亏则咽喉干燥,肺脏伤则咽喉埂塞;津亏血少,肠失濡润,传导失职,则见大便干燥;火热伤阴,灼炼津液,津液不足可导致胃液pH值降低。现代研究显示,胃中有火热之邪,胃液pH值明显降低,且胃火盛p H为(1.87+0.49),胃阴亏虚时胃液pH为(2.61±1.49)[2],符合GERD的诊断,24h胃液pH<4的监测指标,可见GERD符合养阴润燥法的辨证论治,通过滋阴润燥法治疗GERD具有中医理论依据。

 

04中医方药治疗

临证治疗GERD遇胃中有火、火热灼津时可在方中加入栀子、知母、沙参、麦冬、茯苓,栀子可交媾水火去五脏邪热,性喜入胃并延胃经上行。故常用益胃汤或麦门冬汤加减,若合并肝胃不和,气郁化火、口苦咽干、嘈杂不适加左金丸加减;若有寒热错杂证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若兼有胃气虚弱呃逆嗝气合旋覆代赭汤加减。调胃可在方中加入黄芪、白及、砂仁、白豆蔻、薏苡仁,并施以针刺或按摩足三里,合谷。黄芪、白及可奏益气之功,为补气之要药;砂仁因性芬芳,入中焦脾土,兼升发胃气。白豆蔻善于温中醒脾,调节人体中焦气机不利,开通脾肾之元气。薏苡仁可补益胃气。三者合用则更甦人体脾胃之气。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刺按摩可以增强胃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