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故宫(三)乾清宫,交泰殿,太和殿

标签:
李賽凤旅游故宫博物馆乾清宫金砖 |
分类: 遊記 |



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十余个宫女趁嘉靖熟睡之时,企图勒死他的“壬寅宫变”后,嘉靖帝之后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泰昌皇帝妃李选侍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



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各有一只仙鹤。它们取龟鹤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


这件铜壶滴漏从制成之日一直被使用到公元1900年前后,历时将近700年,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铜壶滴漏。

此件滴漏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由广州人冼运行、杜子盛等铸造于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整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

二十五宝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印章,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将代表皇权的二十五宝存放在交泰殿。宝玺置于宝盒内,上面覆盖着黄绫。这些黄色箱子就是了.
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3625755726,2622998026&fm=173&s=954444A60C571ADC3EA7C42E0300104B&w=640&h=396&img.JPEG来到太和殿,人太多了,拍照不容易,所以照得不多.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做“金砖”。首先,取土的泥必须是太湖的泥,土质细腻,含胶体物质多,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一年。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覆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炼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覆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入窑烧制时,先用糠草熏1个月,去其潮气,接着用劈柴烧1个月,再用整柴烧1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
这还不算完。出窑后的金砖,还要用桐油浸泡,直到砖表面呈现光泽,才算最后制成。金砖运到北京后还要接受相关官员的逐块检验,方可进贡。为了防止金砖在运输和给发的过程中丢失和伪造,都会在金砖的背面刻上年号和工匠的名字。
这一整套工序做下来,且不说耗时费力,就是那讲究的选材,繁复的工序与严格的检查,都令人叹服“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
不过,每块金砖上凝聚的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更是难以用黄金的价格来衡量的,从这个意义上看,“金砖”的称呼才不是徒有虚名。烧制这样的一块砖,要经过选土、练泥、澄浆、制坯、阴干等工序,而从泥土到金砖的过程,要经过2年的时间。
是不是长知识呢?来故宫,不枉此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