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特地来太原主要是来參光晋寺,看看具代表性古建筑物。晋祠创建以来,经过多次保护性修葺和扩充,它展示着千余年间的历史文化信息。现今还保存有宋、金、元、明、清各代古建筑组群。

我身后就是难老泉
大家都好奇往井看下去,没有惊喜,就几条鱼。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所以这口井还是有名堂的。

亭为八角攢尖顶,斗拱昂嘴,结构乃保留北齐风格。

这里是水母楼,在难老泉亭上方,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别误会当作是海里的水母哦!
里面的壁画---龙
据传,水母姓柳,住在晋祠附近的金胜村。但是,她嫁后遭婆婆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只要前桶且将桶底做成尖底,使柳女无法休息。有位骑马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诉她马鞭放在瓮中一提,水即满瓮。这个秘密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趁柳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大水涌出即将淹没村庄。柳女闻讯赶来,坐在瓮上让水势变小得救了人们,因此水母也再没有离开水瓮。水母真是菩萨心肠。
我们悠哉悠哉到处欣赏,看得算是比较仔细。
一般游客待两三个小时就赶着走了,哪像我们这样耗一整天呢!
这里有很多石碑,刻上一些诗句。
竟然看到郭沫若的笔迹哦!
总是有些地方刮花掉了!是否是人为?
游客总是喜欢在有水的地方拍照。
每次写游记时,又再度让我温故知新!
晋祠的自然山水与人文建筑的有机结合。美景一幅。
公输子即鲁班,是中国建筑界的祖师爷。此祠来纪念他的。嘉庆十四年(1809年),全面修葺。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
我们在后山往上走

光看屋顶的瓦片设计,都是有讲究的。
我身后是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晋祠之铭并序碑均在晋祠此亭内。
晋祠现存碑碣中,以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书写的《晋祠之铭并序》和武则天亲自作序的《华严经石刻》最为珍贵。但我没找到,眼力不足。
周柏唐槐,二者都是晋祠千年古木的代表。周柏是周代种植的柏树,茂盛葱郁,位于圣母殿北侧,原先本有两株,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这一株。
走了很久,已经下午时分了,在此歇歇脚,好累啊!
来到了唐叔虞祠,主殿仍是元代的古建筑。
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周成王 姬诵封胞弟姬虞于唐,称唐叔虞。其封地在今山西翼城,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迁至晋阳,在悬瓮山麓晋水发源处建祠宇,称唐叔虞祠。
虞的儿子燮父,因境内有晋水,就改唐为晋。山西简称晋由此而来。
这个唐叔虞祠于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重修祠内建筑。
看到一些颜色剥落的壁画,只能隐约看到图样,已失修多时啦!
附近有加建的建筑群,清乾隆三十六年加建的。内摆设元代的乐技的雕像。
看来古代美女都是细眉,额头丰满的那种。

面相属于丰满,稍胖那种,看起来当时生活真是不愁吃的吧?

其实今天在晋寺没有全部走完,主要选了几个重要的建筑看看,要深入的游遍整个地方,真的是要沉得住气,非常好脚力才行!我觉得自己已经是够可以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