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感而發 |
看趙本山的訪問中,他很有趣的說起家裡的老人問題。他說他的母親一早去世,他的爸爸一直再沒有找個伴了。後來他們長大成家立業後,趙本山有一天就跟他爸爸說:「你都這麼多年沒有個伴,不如幫你找個吧!」,他爸爸說:「唉!都這麼多年了,找伴幹什麼?.....咦!你是想找誰給我了?」觀眾都呵呵大笑。
趙說他爸爸心裡頭其實也是想的,與他爸的相處也發掘很多生活題材很有意思。所以在趙的作品題材裡也不缺一些晚年第二春的故事,也是反應當今中國的一些老人問題。
說起他父親,也是有一些事情和大家都是一樣,都有面對一些老人問題的親身感受。
他父親每天都會在趙的公司出現,職員都知道他是趙的父親,大家對他都是恭恭敬敬。日子久了,父親也自我膨脹得很,看到一些事不順眼就捉著職員訓話,搞得公司氣氛不太好,大家也不敢言怒。趙知道這是老人的觀念和脾氣,是不會改變的。只能招集職員說明老人家要尊敬沒錯,只要大家做好自己事,千萬別讓他父親甚麼事都參與,不然遲早又是出問題。其實在公司裡出的矛盾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事,如誰多開了燈,多用了電,他老人家看了便不爽,就要訓人。
這種老人的心態,其實很多觀眾聽了都會有著一種共鳴,起碼我是。老人家的簡儉的態度,是因他們曾經歷過苦難日子形成的。現在時代不同了,觀念不同了,上代和現代的人的處世態度難免有一段距離。
趙說只能哄哄老人家開心,偶爾順順父親意思便行了,怎樣他也是父親大人嘛!
我們這代人真要學習懂得敬老,也是孝順也!但別淪入愚孝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