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广州:中山纪念堂

标签:
大自然摄影休闲搏客风光摄影 |
分类: 图游中国·人文古迹 |
与南京中山陵齐名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在广东省政府大院西侧,它们都是国民党在大陆遗留的两大纪念性建筑物。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中山纪念堂主体呈八角形,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结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富丽堂皇,庄重宏伟。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七十多米跨度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这座古典式宫殿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琉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纪念堂占地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黄墙红柱蓝瓦,花岗岩石材采自九龙。门阙面宽三间,深一间,券拱门,檐下有“中山纪念堂”横匾。纪念堂座落在花岗石高台上,大堂平面呈八角形,高49米。四面入口设柱式围廊,廊柱为红色水磨石,正面及两侧围廊均为重檐歇山顶,正面檐下悬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横匾,堂后为歇山十字顶。大堂内由隐蔽在墙壁的8根柱子,支撑着巨大的钢桁架,承托起八角攒尖顶,无一柱遮挡视线,是建筑艺术中的杰作。堂内丹彩瑰丽,金碧辉煌。讲台后墙镶孙中山的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刻石。堂前立孙中山铜立像,广场开阔,绿草如茵,植有各种常青树,一对花岗岩石雕成的云鹤华表立于其中,庄严肃穆。孙中山纪念碑1930年1月落成,矗立于纪念堂后的越秀山高峰。前堂后碑连成一体,同为吕彦直设计。
抗日战争初期,纪念堂堂顶的一角曾为日机炸毁。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政府代表在此接受日本南支那派遣军司令田中久一签字投降。建国后多次修葺。78年来,它见证了许多政治事件,是广州不可它替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