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偏信而为奸所欺,勿自任而为气所使
(2015-07-03 16:49:06)
标签:
增广贤文传统文化正能量叶建华 |
今天请分享《增广贤文》之四百八十二:“勿偏信而为奸所欺,勿自任而为气所使。”这句贤文的意思是:不要偏信他人,以免被坏人欺骗;不要放任自己,以免被怨气奴役。这句贤文启迪我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任性误事,有容乃大。人是有感情的,容易造成:爱而不知其恶,憎而遂忘其善。一个理性明智的人就必须克服人性弱点,防止偏听偏信。因为只有获取全面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决策。历史上不少皇帝被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奸臣所蒙蔽,导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激起民变,改朝换代的案例。也有开明皇帝,成为广开言路,从善如流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与敢于直言的谏议大夫魏徵传下了一段历史佳话。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徵:身为君主,我要如何做才是明,怎样做又是暗呢?魏徵回答说:作为国君,如果只听一面之词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多听取意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至于被坏人蒙蔽而办错事情。接着魏徵又说:从前尧帝深入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所以共、鲧、驩兜不能蒙蔽他。而昏君秦二世偏信赵高的话,而招来了杀身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的话,而自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的话,而导致彭城阁之变。这些史实都证明偏听偏信奸臣小人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相反,如果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听取一些意见,就可以避免或防止一些灾祸的发生。唐太宗十分赞赏魏征的观点并且身体力行,知错必改,从谏如流,为开创贞观盛世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个人需要有志气、正气、勇气、和气、锐气、朝气、豪气,而不能有傲气。一旦傲气十足,就会任性而为,目中无人,心中不能容人,耳中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样就容易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历史上的项羽、周瑜就是被任性所伤的典型。他们自身素质与能力不谓不高,但他们过于争强好胜,过高估计自己而低估别人,最后或兵败身死或因气而亡。他们的案例值得后世借鉴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