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视其所亲,达视其所举,富视其不为,贫视其不取
(2015-06-27 07:39:42)
标签:
增广贤文传统文化正能量叶建华 |
今天请分享《增广贤文》之四百七十七:“居视其所亲,达视其所举,富视其不为,贫视其不取。”这句贤文的意思是:平常看他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发达后看他选拔怎样的下属,富裕后看他是否为富不仁,贫困之际看他是否取不义之财。这句贤文启迪我们观察一个人不能只看一时的表现而是要看八小时以外的所为和所不为,选择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古人对人才建设以及如何选择人才有一套科学理论,如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刘邵的《人物志》被称为千古奇文、人才学巨著,其中的“九征”、“八观”、“七缪”对人洞察入微、总结到位、令人叹为观止,成为后世人才学教本。姜子牙、翟璜、诸葛亮、李构等先贤都对识别和选择人才总结出了可供操作的借鉴遵循,成为我国人才建设的宝贵财富。这句贤文提出了观察人的良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如何,看他平时交些什么朋友就可知道个大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喜欢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的人好不到哪去。一个人手中有了权力之后,要看他提拔重用什么样的人,如果出于公心、忠于事业,就会重用贤能,如果出于私心、贪图享受,就会喜欢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徒。正所谓: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门内有小人,门外小人至。用什么样的人其后果大相径庭。春秋首霸齐桓公就是惨死在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奸臣小人之手。一个人富裕之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发生变化,有的人广施仁义,扶危济困,有的人为富不仁、奢侈浪费、屯聚积奇、危害百姓。一个人贫困潦倒之后,也是最能考验他人性的时候。有的人始终坚守道德底线,奉行取财有道,有的人则为了一己私利践踏道德底线和人间法律。观察一个人远不止这四个方面,但这四个方面无疑是观察选拔人才的重要内容,值得管理人员尤其组织人事部门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