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爱心讲故事# 22  永远说真话?

(2016-01-22 18:00:38)
标签:

杂谈

        绘本的世界是个广大世界。这些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把他们自己的感受、想法,通过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我们看到了,觉得认同他们的想法,然后读给自己的孩子听。于是,        我们的孩子,也就知道全世界那些爱孩子、爱世界的人的想法了。
       读绘本这么些年,墨西哥作者的书还是第一次见。对于我来说,墨西哥是个神秘的世界,那是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的发祥地。墨西哥的仙人掌too much;这块土地,对人类的贡献极大——玉米和辣椒都是在这里被驯化并传播到全世界的。所以,墨西哥人吃玉米和辣椒的花样也许是世界上最多的。我看到,墨西哥人做玉米的方法,就有五六百种之多。

        所以,当我发现这本图画书的文图作者都是墨西哥人的时候,觉得挺兴奋的。真有点儿像看到中国原创的绘本。
http://ww4/large/492a1120gw1f08cp4rfnbj21kw1is4ac.jpg22  永远说真话?" TITLE="#用爱心讲故事# 22  永远说真话?" />      上图是封面。书名《永远说真话?》。注意到了吗,“永远说真话”并不是作者的律条,而是他们要让孩子思考的内容。我觉得,如果是我来做封面的编辑,我会把那个“?”做得再大一点,再强调一下,“永远说真话”并不是作者给孩子的律条,而是让孩子思考的问题。
      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有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其中有许多我是很赞同的。他说:
    作者用很细致的笔墨,一层一层地解开了“说真话”的复杂性。我看上去很胖吗?”“我看上去很老吗?如果回答:是的!”“很老!那会有什么结果?孩子凭直觉就能知道。怎么办?是永远说真话,还是有时候说?作者接着对真话和谎话一一作出分析。原来,真话有好多种,谎话也有好多种。那么,是要作出选择?可怎么选呢?这又是难题!本书主角多多在想了很多办法后,还做了一台选择机器,当机器也不能解决问题时,多多急了,骂了一句脏话。于是,新律条又来了:不可以说脏话!现在,我们和多多都有经验了,我们知道,在这背后,又将有复杂的状况,又须作复杂的分析……
http://ww3/large/492a1120gw1f08df3ouuwj20yn0h5q7u.jpg22  永远说真话?" TITLE="#用爱心讲故事# 22  永远说真话?" />    作者抓住难言的言(比如这句永远说真话),将它放到事实面前去碰撞,将它所存在的问题全部摊开,而不是简单含糊接受了事;同时,又把这的内容进行破解,层层深入,力图穷尽它的内含。这是一种哲学的方法。试看全世界的儿童图画书,唯有法国的作者们*爱对孩子做哲学推论,本书作者曾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显然她把这种讲哲学的传统也学来了。这虽然是困难的工作,但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它也许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个具体结论,却悄悄地帮孩子养成了分析的习惯。本书就有这样的效用。当然,首先,本书是给孩子们送上一份同情,写出了他们面对人生难题时的委屈,这从故事一开始就会生效。于是,在情、理两方面,作品完成了与孩子的一次心灵交流。
http://ww1/large/492a1120gw1f08dgo3g72j20qs0d0myz.jpg22  永远说真话?" TITLE="#用爱心讲故事# 22  永远说真话?" /> 不过,我对刘绪源先生对作者的图画的评论,则不那么同意。他说:
  本书的绘画也很有特色,这是一种半抽象的画风(严格说是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抽象),总体上还是保持了具象的性质,所以孩子一眼就能看出画的内容。它所吸收的毕加索风格,又为画面增加了童趣,因毕加索本来就是从儿童画中得到灵感才完成他的绘画实验的。现在把这种灵感还给儿童,这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实验。
    我认为,这本书的画风,既现代又有传统的一面。整个画面给我们的感觉非常现代:其线条表达,潇洒奔放。图画作者采用手绘 拼贴的手法(甚至有一些还是电脑制作的影子),在选择拼贴材料上,选用了不少旧杂志。我觉得,在色彩和图案选择上,里面具有比较浓郁的墨西哥风情。你看——那黄的、红的色彩,多么像墨西哥人最喜欢的食物玉米和辣椒颜色呀!而那些三角形、方形、圆形的装饰性效果很强的图案,则非常有古代文明的影响。
http://ww3/large/492a1120gw1f08esr3xuij20yn0gste3.jpg22  永远说真话?" TITLE="#用爱心讲故事# 22  永远说真话?" />     这样的一本图画书,给孩子很大思考、想象的空间,真是不可多得
     推荐给多大的孩子呢?我想,要具有一定的思考和思辨能力的孩子,对这样的作品体会才会更深。所以,至少是5、6岁以上的孩子读才好上了小学的孩子读更好
http://ww1/large/492a1120gw1f08evxhhz3j20yn0go78e.jpg22  永远说真话?" TITLE="#用爱心讲故事# 22  永远说真话?" />    书的结尾特别有意思。作者在结尾又引出了一个新话题——就是“不可以说脏话”。啊哈,这个问题,也值得好好思考一下呀。调皮的作者却偏偏打住了。难道这本书还有续集吗?
很期待。又想,如果是我,怎么看待说脏话?怎么用画面表达说脏话呢?
    想着想着,有点想做一本关于说脏话的书了。且让我找个角落,想一想以前听过的脏话,找个树洞畅快地开口说一说?
    很难耶!
    最后,我非常想找个时间,去墨西哥逛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