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2009-07-11 15:32:24)
标签:

原创

游记

摄影

江南

苏州园林

留园

留园:一峰独秀

分类: 东行聚焦

留园:一峰独秀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苏州,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城市。“小桥、流水、人家”构成了苏州城这个大园林,苏州的闻名于世,也正是在于她那些斐声海内外的古老园林。由于同行的一位朋友是搞建筑设计的,为了方便他在游览的过程中吸取到更多更丰富的养料,我们就安排了两天的时间来游览园林。

    第三天:游览苏州的园林:留园、网师园、沧浪亭。   

    初到苏州,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小桥流水的风光,就是矗立在街头与园林相关的路牌。顺着路牌走下去,你一定能找到那些闻名遐迩的园林。其实,走进园林,你也就走进了苏州。

   时间比较宽裕,我们出门也就晚了一点,早上10点才打的出门,开始游览第一个园林——留园。此时正是旅游的淡季,游人并不多,大门口有一些胸佩导游证,自己出来招揽生意的“野导游”。他们帮游人买打折的门票,并带游人在里面游玩一到两个小时,门票的差价就是他们的佣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们也请了一个导游,带我们游览留园。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我初知留园,应该是小时候集邮时搜集到的这套关于留园的邮票,名称分别为“春到曲溪楼”、“远翠阁之夏”、“涵碧山房秋色”和“冠云峰晴雪”。后来又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这一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一直是很向往的。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还是先看看旅游指南:留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座私家花园,距今已过四百年了。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其建园之初,在明万历年间,前身叫做东园;清朝的时候到了吴县人刘恕手里,渐渐成了规模,这时候园名还不叫留园,而叫寒碧庄。再后来由于兵燹,毁得也差不多了,直至清同治年间,有个常州人叫盛康的得之,加以修葺经营,因以前的园主姓刘,“盛康袭其音易其字”,改名为留园。盛康死后,其子继续经营,名声越来越大,成为了“吴下名园”。

    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光。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尤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导游带着我们走马观花的在留园里走了一圈,就丢下我们,自己又出去找新业务去了。我也只能根据当时拍的照片,简要介绍一番了。

    刚进大门,连接进口和出口的回廊。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留园三绝之一——楠木殿。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楠木殿即是“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五峰仙馆南面的庭院中有一组湖石假山,正是按照庐山的五老峰的意境来堆建的。其间有五个山头,暗喻馆名中的“五峰”。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留园三绝之二——鱼化石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一幅自然形成大理石天然山水画,就保存在五峰仙馆内。石头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留园三绝之三——冠云峰。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后来辗转被园主盛康购得,摆放在此。并以此为中心,特地建造了一组楼、台、亭、榭。抄一段书中的介绍:“冠云峰高大伟岸,壁立当空,峭然孤峙,清秀瘦挺。右上半浑然块垒,笼络起隐。左下半文理纵横,皴皴若裂。从整体看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形神兼具,俨若君子,堪称石中上品。”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苏州园林的又一独特的地方——借景。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苏州园林讲究“步移景异”,对景物的安排和观赏的位置都有很巧妙的设计,把园外的美景,通过精心选择和剪裁,收纳到园林中来。具体而言,墙上的窗框是空的,把窗外的自然景观框起来,好像一幅山水画,而且,观看的角度不同,画面的风景也各不相同。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留园小景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弹唱昆曲的艺人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就用清代经学名家俞樾在《留园记》中的一段话来作此篇游记的结尾吧!

   “泉石之胜,留以待君之登临也;花木之美,留以待君之攀玩也;亭台之幽深,留以待君之游憩也,......吾知留园之名长留于天地间矣”。

 

    欲知后事,请看下集《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2)网师园:渔父钓叟之园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1)留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