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2009-06-26 22:25:23)
标签:

原创

摄影

游记

云岩寺塔

南行记

剑池

虎丘

吴中第一山

旅游

分类: 东行聚焦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站在枫桥的对面,我突然想起了这首十多年前风行于神州大地的优美旋律。

   游罢枫桥,我们即刻打的来到虎丘南门,吃罢午饭,开始游览有着“吴中第一名胜”美誉的虎丘。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虎丘,亦称虎丘山,原名海涌山,据《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得名。内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

   我们从二山门进园,门票60元,确实不便宜。走进大门,即进入著名的断梁殿,该殿的主梁是由两根木料拼接而成,并在两端用一排造型优美的斗拱来托住大梁来解决大梁的受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工匠精湛的技术。正南有一块牌匾,上书“ 大吴胜壤”四个大字。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走出断梁殿,正对着山门的是著名的“拥翠山庄”,山庄门前的照壁上刻写着“龙 、虎、豹、熊 ”四个草书的大字,据说这是一座依山势而建的小园林,里面没有水。我们只是在门口看了看,没有进去。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过了拥翠山庄,听泉亭下就是 “憨憨泉”了,这憨憨泉其实就是一口古井。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继续往前走,就可以看见“试剑石 ”和“枕石”两处景点。前者据称是古代吴国铸剑高手试剑所用,后者则完全是因其形状如枕头而得名了。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再往里走,就是虎丘的中心——千人石了!该石因平坦入砥、可容纳千人而得名。正北的石壁上,镌刻着著名的“虎丘剑池”四个大字,据说这四个字是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游人太多,很难拍照,我们也没有多停留,就直接向云岩寺塔前进了。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过小吴轩、御碑亭和后塔院,著名的虎丘斜塔(云岩寺塔)就在眼前了。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该塔为平面直角砖塔,共七层,高47.5米,始建于五代,建成于宋代,是古老苏州的标志和象征。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最后,我们又到剑池东边的万景山庄去观赏了一番苏式盆景,就离开了虎丘。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在虎丘二山门的出口处,我居然发现了几个卖“太湖石”茶壶的小商店,里边还有工匠正在刻石打磨,门口摆满了样品。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惊喜之余,毫不犹豫的买了两把,一把“佛手壶”,一把“蒸笼壶”。郁闷的是:就在上个月,偶千辛万苦从虎丘带回的“佛手壶”被小女不小心摔碎了,让俺心痛了好久,唉......现在只有看照片了。尽管这把壶壶的价格并不高,但俺一路上呵护的那个小心哦.......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晚餐是在酒店附近太监弄“松鹤楼”对面的那家餐馆吃的,全是正宗的苏州菜,有松鼠桂鱼、响油鳝糊、樱桃汁肉、太湖莼菜汤,还有该店的特色菜——稻草鸭。价格不菲自不必说了,菜的口味也非常不合我们的胃口,大家都没有吃饱,点菜的我自然也饱受指责了,呵呵。

    上两张观前街的夜景,至此相机电池全部耗尽~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江南行记(四)——吴门古韵(3)——吴中第一山

    晚饭后,在人民桥码头上船,夜游了苏州河。感觉还不错,坐在游船上,吹着凉爽的河风,听着导游的讲解,观赏者夜晚苏州的美丽景色。可惜我的相机没电了,没能拍成苏州河夜景的照片,实在让人有些遗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