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屈默杯酒人生圈)
公告:屈默已与上海“5频道”正式签约,“5频道”已将屈默新书《男女那点事》制作成多媒体电子图书在线发行,欢迎在线订阅《男女那点事》完整版:
http://www.5thc.cn/html/journal/view_journal_984.html

欢迎邮购屈默正版《男女那点事》签名本

故事主角:何海莹,卒年23岁,湛江人,生前为广州市云峰粤剧艺术团花旦。
白云峰,卒年62岁,生前为广州市云峰粤剧艺术团团长,广州粤剧名伶。
故事采写:屈默
采写时间:2009年2月1日
采访手记:
悬梁割腕,追师而去,香魂已逝,空余生者浩叹。粤剧演员何海莹因师傅、粤剧名家白云峰2009年1月9日患肝癌去世,悲痛难抑,在师傅出殡前一夜,割腕上吊自杀,留下遗书希望师徒合葬:“峰哥去了,我无法面对那些难忘的日子……我死后,请将我俩合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何海莹自杀殉情的消息,引起广州市民极大关注,闻者无不扼腕叹息。
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何海莹师徒上演了一场现代版梁祝悲剧,此生悲情,令人叹惋。23岁的粤剧名伶何海莹,在如花的年龄,却为62岁的师傅——一代粤剧名家白云峰老先生的病逝而殉情,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艰难的人生选择!
斯人已逝,徒留猜测,悬念未解,江湖街坊,皆是唏嘘不已。透过弥漫在空气中的忧伤,我依然能想象出师傅白云峰抚琴,爱徒何海莹唱曲,高山流水,师徒情深,琴声相和,最后双双绝尘而去的凄绝背影,一如令狐冲和竹林婆婆合奏的《笑傲江湖》,沉郁、悲伤,而又大气天成。人生能如此爱一回,痛又如何?悲又如何?世俗不解又如何?
愿他们师徒二人在天堂的岁月里,上演的爱情不再是悲惨的《金叶菊》,而是皆大欢喜的《穆柯寨》。
偶然相遇,拜为师徒
23岁的何海莹出生在湛江市遂溪县杨柑镇杨柑圩,在一个家境殷实的环境中长大。小时候,她学习成绩一般,没等到初中毕业就离开了学校。但是,她有唱粤剧的天分。只要学校里搞文艺活动,她就一定参加。何海莹小时都是演花旦,杨柑圩的居民几乎都认识她。小小的表演舞台,让何海莹有机会接触外面更广阔的天地。
粤剧又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何海莹所在的遂溪县,粤剧氛围浓厚,学唱粤剧,成为一些做着明星梦的少男少女的首选。在杨柑圩,有很多人学唱粤剧。杨柑圩所在的居委会,前些年还成立了一家粤剧曲艺社,在当地颇有影响。
开朗活泼的何海莹,身材高挑,很是招人喜欢。凭着较高的艺术天赋,16岁的时候,何海莹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粤剧明星。为进一步拓展人生舞台,提高自身粤剧素养,16岁的何海莹离开遂溪,来到邻近的廉江县学习击打乐器。多才多艺的何海莹,花旦青衣都在行,还会敲锣打鼓,自然引起了不少剧团的关注。何海莹在拜白云峰为师之前,曾先后在番禺剧团和东莞剧团当“女掌板”,在圈内有一定的知名度。一直陪伴在何海莹身边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希望女儿能遇到事业上的“贵人”,拓宽人生舞台,一举成名。何海莹的母亲一直在为女儿寻找人生舞台上的这个“贵人”。
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何海莹的母亲认识了云峰粤剧团团长白云峰,白云峰是广州粤剧名伶,在圈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口碑。何海莹的母亲很是兴奋,在潜意识里认定白云峰就是女儿何海莹事业上的“贵人”,女儿能拜白云峰为师,他日肯定能出人头地。命运总是那么难以琢磨,充满不可预测的变数。或许,何海莹的母亲做梦也没想到,日后那场轰动广州粤剧界的师徒生死绝恋的主角,竟然是自己的女儿和女儿一直苦苦寻觅的“贵人”白云峰。
遭遇粤剧名伶白云峰,何海莹的母亲内心是充满期待的。她带着女儿何海莹几次登门拜访白云峰,请求他收女儿何海莹为徒。白云峰倒也爽快,收下了这个年轻漂亮、颇有艺术潜质的女弟子何海莹。
拜白云峰为师,何海莹和她的母亲为此兴奋了很久。人生如戏,何海莹的母亲没料到的是,这一选择,竟然让女儿何海莹的人生际遇在2009年彻底改变。
师徒情深,合奏高山流水
白云峰原名仇浩忠,14岁从香港回到广州,报考当时的羊城粤剧团。作为考官的梁树发现白云峰肯吃苦,相貌、声线都不错,于是收他为徒。白云峰学艺很用功,每天早上6点起床练功。不到两年,白云峰就成为剧团的老倌顶班。后来白云峰离开剧团,进入国家粤剧院。1997年,白云峰从国家粤剧院辞职,带领一班乐师和演员,组建了云峰粤剧艺术团,在广州一些著名老牌茶居驻唱,开始了人生的另一场大戏。
何海莹是幸运的。刚开始,何海莹只懂得敲乐器,白云峰手把手地教她,从唱曲到走台步,甚至如何管理剧团,几乎是从零开始。年轻漂亮的何海莹,由于勤奋好学,很快就得到白云峰的赏识。为方便学艺,白云峰在自己家附近为何海莹母女租了房子。
何海莹没有忘记,由于自己文化知识欠缺,对粤剧段子的理会有时难以把握,唱腔中不是简单的只懂宫商角徵羽,而有更多的戏曲内涵要自己去领会。有一次,他们排演《剑合钗圆》,虽然何海莹酷爱粤剧,可她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只是唱腔过关,而对那些乐理知识掌握甚少。
戏曲不同于眼下简单的流行歌曲,它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集表演性、技术性、舞蹈性于一体,有着独特的戏曲艺术体系。粤剧有自己的特点,唱腔各自一家,行当分明,观众不用看演员的打扮,一听他们的唱腔就知道这演员是小生、小武还是武生。白云峰耐心地教她,小到一个休止符,大到整个剧目的演唱,他都悉心传授。一句唱腔,一个动作,无不浸淫着白云峰辛勤的汗水。
白云峰不仅给何海莹讲生、旦、净、末、丑不同脸的不同变化角色,而且还讲唱、念、做、打等艺术技巧。在白云峰家里,师徒二人经常一起唱粤剧,白云峰抚琴,何海莹唱曲,高山流水之情,鼓笙琴瑟之意,一时传为佳话。
在白云峰手把手的传授下,何海莹很快就掌握了唱粤剧的一些表演技巧,并学会了一些经典粤曲。白云峰开始带何海莹一起登台表演。从后台走向了前台,何海莹开始了真正的舞台人生。
日久生情,两情何所依
白云峰早年与妻子离婚,再婚后第二任妻子又不幸病逝,从此便独自一人生活。对白云峰的感情经历,何海莹内心充满着复杂的情愫。她不仅欣赏师傅精湛的粤剧表演技巧,更欣赏师傅耐心的说教和温润的个性。生性活泼的何海莹在追求艺术的同时,对师傅白云峰逐渐产生了一种爱慕和依恋之情,师傅既是她的恩师,也是她信赖和仰慕的知己。
随着岁月的流失,师徒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白云峰和何海莺经常出双入对,手拉着手一起出去演出,一起去市场买菜,俨然一对热恋的情侣。白云峰像父亲和大哥哥一样照顾着何海莹,让23岁的何海莹倍感温暖和幸福。情窦初开的何海莹只有一个念头:今生一定要与师傅白云峰牵手。
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了母亲的极力反对。何海莹的母亲有充足的理由横加阻拦,毕竟师徒二人年龄悬殊太大,年长何海莹39岁的白云峰足可以做女儿的父亲。可怜的母亲不但没能阻止女儿的决定,还为此与女儿何海莹闹翻脸,一直陪伴何海莹的母亲最后不得不伤心地回到湛江老家。
天有不测风云。62岁的白云峰不幸在2008年身患肝癌,住进医院重病室。这对正期待与白云峰幸福牵手的何海莹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倾慕的师傅会危在旦夕。23岁的何海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终日以泪洗面。在师傅白云峰住院期间,何海莹白天出去唱戏,晚上到医院照顾师傅。只要演出结束,何海莹便匆忙赶到医院通宵看护师傅,从没间断。白云峰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何海莹放弃了唱戏,每天都在医院陪伴,为师傅擦身,甚至师傅大小便都由她照料。剧团里有人劝她休息,她淡淡地回应:“不要说了,我是他徒弟,什么都不怕。”
白云峰感动在心,不止一次老泪纵横,拉着何海莹的手对她说别为他难过,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每次听到师傅白云峰这些感伤的话,何海莹总是堵上他的嘴,用温情感化着弥留之际的师傅。白云峰也从何海莹那张执着的脸上,读懂了一个柔弱女子内心的坚强,他感到是那么的幸福,原来爱情是可以相守的,尽管幸福是那样的短暂,但那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是可以带往天堂的厚礼。只是在死神逼近的日子,无法与相爱的人再次合奏一曲高山流水,令白云峰无限伤怀。每次他温情脉脉地看着悄悄抹着眼泪的爱徒何海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泪流。
今生缘尽待来生,自杀殉情求合葬
2009年1月9日,白云峰撒手而去,带走了何海莹对他的深深眷恋和抚慰。“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与君同,日日与君好。”人生如戏,散场的舞台只有华丽的帐幔做陪衬。何海莹像飘落在舞台上的一枚枯叶,随风翻转却找不到归宿。“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在师傅去世的两天里,何海莹把自己关在师傅白云峰的屋子里,一言不发地望着墙上师傅定格的微笑发呆,她想起了师傅生前的点点滴滴,耳旁又仿佛响起了师傅给她编排的《帝女花》里的唱词:“寸心盼望能同合葬,鸳鸯侣相偎傍,泉台上再设新房,地府阴司里再觅那平阳巷。”不觉悲中从来,眼泪再一次倾泻而出。
1月13日是白云峰出殡的日子。“峰哥去了,我无法面对那些难忘的日子。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我实在搁不下这段情……希望你们将剧团坚持下去,我会经常回来看你们演出的。”何海莹想起明天就是师傅出殡的日子,眼泪又禁不住流下来。她拿起笔,继续写着浸满泪痕的遗书,“我死后,请将我俩合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写完遗书,何海莹将自己的照片摆在师傅的遗像前,然后割脉上吊自杀,决绝的结束了23岁的生命。
白云峰去了,何海莹在三天后追随而去。一场旷世奇情在这个寒风萧瑟的南国,给世人留下了一声沉重的叹息,无人能解,无人能懂。

2009年2月20日屈默于广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