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屈默杯酒人生圈)
新浪博客首页情感推荐 ,文化博客推荐

“我叫小雨,23岁,家在河北,男朋友家在内蒙古,父母因为我们两家距离太远了,怕我以后一个人在那边没人照应,因此强烈反地对我们进一步交往。我很爱我的男朋友,也很想以后能和他一起生活,但我也不想伤害我的父母,怕他们伤心。我作过几次努力,依然没法说服父母接受我们的婚姻。本来,我已经私下和男朋友商量好过了国庆就结婚,来个先斩后奏。可我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不知父母知道后是伤心欲绝,还是认为木亦成舟只得给我们祝福。我很矛盾,谁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做?”
这是一位读者朋友近日发给我的电子邮件,希望我给她一个好的建议。成人之美,利己利人。老祖宗早就说过,宁拆一座庙,不毁一门亲。这些大道理我幼年读琼瑶时就顿悟了。问题是,父母反对的婚姻,还要不要鼓动人家坚持。虽然现代人早已拥有了我的身体我做主的幸福感,可以自由恋爱,可以自由做爱,也可以自由地冲出围城之外。但婚姻大事,终究是马虎不得。对女人而言,一步走错,要回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缺少父母祝福的婚姻,终究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对于小雨朋友提到的父母反对的婚姻,先来个先斩后奏逼父母就范的损招,我那当过兵失过业教过书的老爷子与我探讨这个问题时,表现得很大度,说什么“女在外,父命有所不受”。女大不由人,男大气死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那也是没法子的事。凭早年对老爷子绝情扼杀我早恋的深刻记忆,我一向对传统的老爷子能有如此的宽宏大量持怀疑态度。
想当年,我12岁读琼瑶,14岁总结出了“所谓爱情,就是男女那点破事”的“伟大定律”,16岁开始谋划与“初恋情人”私奔异国他乡。本来照此顺利发展下去,演绎一段传诵千古的梁祝式爱情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再不济混个爱情专家的名头也是绝对可能的。遗憾的是,我那以教书为本的老爷子明察秋毫,从我枕头下搜出琼瑶的《在水一方》,得意地对我说:小子,16岁就想溜啊,人家小姑娘都找上门来了,投诉你小子图谋不轨。由于当时年幼无知,坚强的革命意志还没修炼成功,我在老爷子的“引诱”下,很快缴械投降,写下这样的保证书:永远听父母的话,好好改造,绝不为了远方的姑娘,抛弃父母大人。
所以,对于小雨朋友设想的逼父母就范的馊主意,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告诉我:旁人的鼓励,有时并不是内心真实的期望,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和宽容。我那教书育人的老爷子也是如此,在潜意识里,是坚决反对在婚姻问题上,漠视父母的建议。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有了深刻的感悟:父母反对的婚姻,十有八九都是有道理的。
我自己的成长体会是:听老爷子的话,不犯傻;听老妈的话,不吃亏。后来一不小心做了情感版主编,采写的大量真实婚恋故事,让我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在对待婚姻问题上,大凡依从了父母规劝的,最后都立地成婚,皆大欢喜。而耍着性子,玩着个性,违背父母之命,千里走单骑赴婚约的,结局往往很不幸。
人生总会经历很多十字路口,要如何走。套用鲁迅先生的名言:世上本没有找不到的路,在十字路口徘徊得太久了,也就找不到路。尤其在感情上,更不能优柔寡断。对男人而言,为情所困,伤及的只是睡眠;而对女人而言,为情所困,伤及的可能就是一生的幸福。比较而言,女人嫁错郎付出的人生成本要远比男人娶错妻大得多。很多女人之所以不幸福,不是因为缺少物质,而是嫁错了郎。所以我的忠告是:在婚姻的十字路口,女人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一条合适的路,而是选择一条没有伤害,或者伤害最小的路。
在对待婚姻问题上,我一直固执地认为,一定要听父母的话,否则后果很严重。陈冠希犯昏,阿娇犯傻,李湘闹离婚,贪官胡长清脑袋掉地,总结一句话,人生的很多致命错误,都是没听父母的话造成的。无数事实证明:听父母的话,对的时候多,错的时候少。不信,你自己回头想想。
爱情是浪漫的,但婚姻却非常现实。花前月下属于爱情,柴米油盐属于婚姻。维持爱情有时仅仅需要一支玫瑰就足够了,而要维持一段婚姻,却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耐心。父母从花前月下走过,在柴米油盐中熬过,一段爱情到底能走多远,一段婚姻能否幸福,他们的见识和判断要远比还在围城外张望的子女高明得多,也英明得多。
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婚姻的选择上,总嫌弃父母唠叨、啰嗦,对父母的建议不以为然,甚至坚决反对。事实上,很多人一旦自己做了父母后,才蓦然惊觉父母当初的劝告和建议,是那样的深刻和正确。让人感慨的是,要明白这个人生的简单道理,很多人总要要付出一生的代价。

2008年5月29日夜屈默于广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