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屈默肇庆白石村端砚郭氏 |
分类: 屈默※行走路上(见闻) |
行走肇庆,你可以忽略名特产肇庆裹蒸,你可以忽略鼎湖山的清幽,你可以忽略七星岩的山水之美,甚至你也可以忽略充满浓郁的岭南风情文化,但你无法拒绝中国砚都故乡的沧桑诉说。肇庆,古称端州,因盛产“呵气成墨,滑如肌肤”的端砚而久负盛名。端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首,以其石质细腻、雕工精细等著称于世,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唐代及以后的历代列为贡品。端砚制作是集历史、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经过了千年的变迁,端砚已成为肇庆的一张历史名片,同时也是肇庆人的骄傲。
白石村就是端砚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砚都的故乡。穿过“西江明珠”的肇庆市区宽广的马路,立足白石村村口,回望在落日下充满祥和而随风飘舞的“砚旗”招牌,你无法想象得到,被誉为“天下奇珍”的端砚,就被这个外表并不起眼的村庄,演绎得惊心动魄,沧桑绵长。即便是现在,都市的现代文明也未能改变这个中国砚都故乡薪火相传的传统。记者从村口西门进入,一路向东,屋门前、瓜棚下、村道旁、厅堂里都是埋头刻砚的场面。一路走下来,记者见识了端砚制作的整个过程。那种让人称奇的全民生产端砚的家庭作坊随处可见。
世代端砚制作名家郭氏砚堂的现在掌门人郭成辉师傅介绍说,白石村面向北岭山,背靠西江,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唐武德年间建村,全村288户, 1100多人。白石村民世代以砚为耕,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末期至解放初期,白石村制砚至为鼎盛,一大批名砚和名师应运而生,从而奠定了白石村作为“端砚第一村”的地位。白石村房屋大都依“弓”形的村道而建,家家户户门前的砚石堆如小山,全村半数以上人口从事制砚。郭师傅说,从选石、磨石、划线、雕刻到成形,一块端砚的制成少则七、八天,多则半年,端砚的名贵,一是石材材质本身,另外还在于它的手工。白石村制砚名家很多,不但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端砚收藏家,而且也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好奇的目光和脚步。
从白石村走出来,便有一种寻找砚石原产地的冲动。记者在当地旅游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乘舟渡过大雁成群结队低飞的西江,只需半个时辰便来到贵为天下第一砚坑的“老坑”。老坑与同负盛名的麻子坑、坑仔岩、宋坑等砚石采集地都已关闭,目前已经成为一大旅游景区。该景区的负责人陆伟成先生一见到记者,便给记者讲起了砚坑美丽的传说。砚坑虽然被政府禁止采集砚石了,但砚坑留下的沧桑背景却成为端砚最后的守望者。
走出砚坑大峡谷,落日的余晖为砚石采集留下的斑驳石壁蒙上了一层血色的光环,更显神秘和沧桑。如果要见证端砚的千年传奇,从中国端砚故乡白石村出来,就一定要到砚石采集地,追忆一段尘封的历史,或许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和感叹。
郭氏家族制作的端砚作为历代朝廷贡品
郭氏家族现代传人正雕刻端砚
郭氏砚堂传人与记者合影
砚石采集地负责人在给记者介绍砚坑文化
砚石采集地负责人在教记者如何识别砚石
请看下篇屈默采访手记之五《八卦村:最后的守望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