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座No.11:分享我的留学经历之一

(2014-07-13 20:27:07)
标签:

听障

学习

生活

留学

分类: 我们的讲座
http://s4/mw690/001l4mR0zy6Kq4MbHY7e3&690

      地点:中国聋协网上讲座QQ开放群90517251

      时间:2014年7月5日周六晚7点半-9点

      主题:分享我的留学经历

      讲座人:仰国维,1995年毕业于长春大学工艺美术系,1996年赴美留学。1999年毕业于美国奥依华州立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到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任助教工作,并进修影视动画及多媒体设计专业。2011年5月在美国印第安波利斯大学,获艺术硕士学位。现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系教师,并受邀在中州大学和中原艺术学院任教手语翻译及动漫专业课程。同时系河南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精通英语、中国手语和国际手语等多种语言,致力于特殊教育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留学,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主题只有一个:奋斗,为了梦想奋斗,为了爱奋斗,为了荣誉奋斗,为了未来奋斗,为了一切有意义的事奋斗。


  各位朋友,大家好!

  我是仰国维,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位普通的聋人。首先感谢中国聋人协会主席提供一个平台,让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留学经历。


  一、少时成长

  我三岁发高烧,打链霉素就失去了听力,从那时起,我便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八岁时,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父母送我在离家附近的普通小学开始上学,然而因和老师同学沟通障碍,在校园里我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很多同学在一起玩耍,经常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父母看到后于心不忍,就把我转送到了当地聋哑学校接受教育。在聋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都学手语,在没有沟通障碍的环境下,我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快乐开心的童年时光。1992年中学毕业后,我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考入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在大学刚入学时我就给自己设定目标定好位,将来毕业后一定要做个有价值的人。在长春大学,大多数授课老师都不会手语,没有手语翻译,也没有课堂笔记,我只能通过观看老师的口型和板书来学习专业知识。由于在课上所获取的专业知识和普校差距很大,我尽量利用课余的时间来弥补,总要付出比常人多上百倍的努力来追赶他们的脚步。


  二、初到国外

  1995年大学毕业一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跨越大洋来到了异国他乡。我父母象很多聋儿的父母一样,总抱着一丝希望,坚持带我到处奔波,求医问药,因在国内无法冶好耳聋,就来到美国。出国以前,我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聋人班里学习,聋校从没有安排英语课,我对英文一无所知。来到了陌生的国度后,我感到自己又掉入了另一个语言沟通障碍的困境,以前在国内除了听不见,还可以用汉语和中国手语交流沟通,但在国外眼前全是英文文字,没人懂中文,加上我听不见又不会说也不会写英语,沟通无异于十聋九哑。当时我被吓得胆怯了,没有象很多人对出国那种憧憬和激动的心情。父亲带我先来到了美国中部的一座小城,后来辗转几个大城市去求医。在路途中,美国那些鳞次节比的摩天大楼;气派的办公大厦;郁郁葱葱的树林;整洁得可以穿上白色袜子行走而一尘不染的街道,随处可见的一栋栋的乡间别墅.....这一切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我亲眼目睹美国的美丽校园和大学教育。

  当时我住在美国中西部安姆斯市(Ames)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tate University)校园的附近。爱荷华州立大学是全美4000多所普通高校中前25位风景最为优美的大学之一,校园占地约为12000亩,拥有160多座建筑物,其中很多都是在国家登记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上方图片)。


   每次出门路过那所大学时,我都被美丽的校园风景和各式别样的教学建筑吸引住了,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一顿瞎逛,虽然不知道哪是哪,却已经开始喜欢上这个地方了。那时我很年少,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校园中看到许多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那里学习,自己不甘落后,开始酝酿了留美求学的梦想。从此时刻起,我立刻意识到前面有座大山挡住了前路,就是语言障碍,每次翻开英文书籍和报纸媒体,我就一下子傻了眼,除了图片和26个字母之外,其它的都目不识丁。面对这个困难,我曾几次打退堂鼓,因为在那个年代,国内很多人认为聋人学不了英语,即使学了也没有用。可是求学的梦想如磁铁般地紧紧萦绕着我的心,使我立下了坚定的目标和决心,发誓在一年以内争取翻越那座大山—突破语言关,迈进美国大学的门槛!

   我们众所周知,想顺利进入美国大学都必须先过英语关卡,无论健听学生和聋人学生在入学以前都要进行托福(TOEFL)测试,过不了这关就不能录取入学,没有回转余地。我听不见就没办法在常人培训班里学习英语,只有依靠自学。父亲在国内有工作,陪我一段时间后就回去了,留下我一人在美国。很多东西得从头开始学,从零开始适应。那时候我在大学校园里发现学校图书馆对公众开放,从上午8点开到晚上12点,环境非常安静,图书资料丰富,有学习桌椅,有休闲沙发,有公用电脑等设施,是个适合自学的好地方.

 

http://s4/mw690/001l4mR0zy6Kq4PoELNa3&690

   于是,图书馆成了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从早上8点出门到图书馆学英语,一直趴到晚上6点离开,晚饭后再回去那里继续学习。每天就这样在图书馆和住处之间的一条路线来回,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一年。我学英语是从《英语新概念》和《许国璋英语》的第一册开始,英汉词典是我身边最好的陪伴老师。那时电子词典和手机还没有普及,遇到生词就翻开英汉词典求解,不足半年那本词典已被翻烂了。默记单词和造句练习是我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中必要的功夫课,当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就可以开始阅读英语短文。在我的回忆中,从认识单词的阶段至到能够阅读英语短文的阶段之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经历。初学英语时,我发现英语和汉语各属于大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英语的构词、词性、语法、意义等许多特点和规则与汉语全然不同,让我习惯于汉语思维的大脑一时难以适应下来,这倒成了我学英语中最大的阻力。在那时期中,我尽最大的努力去克服汉语思维的负面转移,就是说要写出流畅的英语句子和文章,就要极力排除汉语思维模式的干扰,学会象老外那样认识世界,那样用语言表达认识的结果。有好几次因用脑过度而发生了失眠和头痛,学习进展十分缓慢,有几次我对学英语几乎失去自信。艰难之中,我想到父母育养我的不易,想到留美机会来之不易,我无论如何要坚持,于是用半年时间的努力克服了这个难关,接下来英文阅读写作的能力比以前突飞猛进。

   一年过去,到了托福考试的时期,我和几位外国学生一起赴考场。当时托福考试是由听力、阅读和写作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听力测试是我自然过不了的门坎,还好美国教育测试机构对听障人士考试早立下相关政策,聋人可申请免去英语听力的部分。最后没想到,我的托福考试竟然拿到了好成绩,顺利通过美国普通大学录取分数(550分以上)的要求。那一天是我自来到美国后首次激动和兴奋的时刻,远离在中国的父母闻知消息后也分享了那份喜悦。从那时起,我开始踏上了留学美国之路。

 

    三、求学历程

   爱荷华州立大学是我留学美国的第一所学校,从1996年起在那里共呆了四年。那所大学是1858年成立,现是美国最大的综合性公立大学之一,全美公立大学排名前50名。学校共设有12所学院,提供超过200多个不同的科系供学生选修。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全球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是在此诞生的。全校学生约有三万多人,其中国际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成左右。那所大学没有聋人班,我是在艺术设计专业系里唯一一名聋人,随班和健听学生一起上课学习。那时候我还不懂美国手语,在课上只能依靠学校派遣的速录员提供字幕直播来辅助学习专业知识。速录字幕的办法只能帮助聋人单向接受外来信息,但是在课上有很多时候需要在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互动交流,那就需要用手写的办法来解决沟通问题。平时我身上一直带着纸和笔,每当需要时就马上拿出来方便和他人交流。记得有一次参加课堂讨论时,我忽然发现身上带来的笔记本正面和反面都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英文,再也找不到地方可写,此时旁边的一位同学主动递给我几张白纸得以解决。后来,学生办公室建议我学习美国手语,学会手语后,这样学校可派遣手语翻译人员来跟随我上课。有了手语翻译,我和师生之间的沟通比以前便捷多了。1998年因GPA成绩优异,我被评上“美国国家金钥匙奖优秀大学生”的称号,并登上当地校报的头版新闻.

 

http://s4/mw690/001l4mR0zy6Kq59dlE713&690

   在大四时,我到美国EAI动画工程公司工作一年,曾为迪尼斯公司《虫虫危机》电影和华纳兄弟公司《疯狂的画家》游戏软件制作了大量动漫作品。那时候我对动画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0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学习动画影视及多媒体专业,同时在那所学校担任设计专业助教工作。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美国东部的纽约州,是一所职业教育定向的私立技术大学。那学校以其艺术、设计、计算机、影像科学、工程科学学科闻名于世。该校共有九所学院,其中有一所是世界第一和最大的国立聋人技术学院(N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for the Deaf),现有一千多名来自美国本土和其他国家的聋人学生相聚在那里学习。、

 

http://s1/mw690/001l4mR0zy6Kq5bkJag20&690

   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的学生服务中心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手语翻译专业人员队伍,聘请了一百多名手语翻译人员,保障所有聋生在该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各门课程中能够获得全时程手语翻译服务。除了手语翻译,学生服务中心还有百余名速录员,可提供字幕直播和课堂笔记等多种服务项目,以满足聋生或重听学生得到各自所需的服务要求。因我所学的动画影视专业不属国立聋人技术学院,而在另一所艺术学院随班和健听学生一块学习,也是该专业系里唯一的聋人。罗彻斯特理工学院给我最难忘的印象、最令人感动的地方是,在我的每门课中,学生服务中心都能保证派来的手语翻译人员准时到场,而且翻译服务非常敬业,手语动作一目了然。有一些课程的时间超过了二、三小时,学生服务中心就根据我上课时间的长度派遣二、三名手语翻译员到场,每三十分钟流轮地为我翻译,每一轮翻译人员替换时,翻译内容能够上下平稳地衔接下来,全过程中讲课信息从没有泄漏或中断过。有一回教授在讲台上爱走动,无意间挡住了我的视线,翻译人员主动提醒那位教授移开挡住我的视线。有时教授讲得太快了,翻译人员还经常提醒他要讲慢些。那些细节让我领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专业服务素质。

   无论我在美国中西部的爱荷华州立大学上本科,接着到美国东部的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工作学习,后来又到美国中部的印第安纳波理斯大学读研究生,我都是随班和健听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学习,一起参加考试,在课程作业和测验考试中从没有受到任何减免压力或特殊照顾的待遇。尽管我双耳听不见,无法改变和健听人沟通障碍的现实,但是很幸运,听力障碍在美国不再是阻挡聋人追求梦想的拌脚石,因为在那里,聋人都得益于美国建设了比较完善的聋人无障碍支持的服务机制和立法保障。这种聋人无障碍支持的服务机制给聋人带来了更多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更加增强了聋人融入社会的信心和步伐。

   聋人身份赋予我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通过多年留学的经历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让我深切认识到中国在手语翻译和聋人支持服务机制的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巨大的落后和差距,这些促使我决定学成毕业后就回到家乡,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略尽所能。现在我回到中国,回来不是为了安逸,不是为了荣耀,是为了踏踏实实、全心全意地工作,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报祖国社会,以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