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能够久久让人沉浸在其画面,音乐和演员出色表演当中的电影,它不同于小说,它已经很接近张爱玲原著的精髓了,它是李安的读后感,有一点和原著相同,那就是它同样是一部值得再三品味的东西.原著中有的,李安复制了,原著中没有的留白的,李安也会告诉你.
它抱走了金狮奖,李安的第二次,也是三大国际电影节中第一部被认可的限制级的影片,威尼斯电影节是勇敢的,是有主见的,是值得学习的.[色·戒]绝对是一部好电影,因为有李安,这个外表温文儒雅内心对艺术近乎固执的美裔华人导演.
"我傻.反正我就是傻."
电影一开始是易先生家的麻将桌上,耀眼的钻石光芒,有钱的太太们奢靡的生活,这几乎是原著的复制,甚至是倒叙的结构,然后故事回到了四年前.你会感觉自己在读原著,甚至比原著更美妙.
女特务,色诱,绝对的商业题材.清纯的王佳芝和邝裕民,自组抗日剧团的成员,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个人有着一段蒙胧的情愫.汪精卫的头号特务汉奸易先生搬来上海,于是邝裕民找老乡曹混混拉关系,准备刺杀保护措施严密的易先生,制定了刺杀方案-----女人色诱,于是王佳芝来到了易先生身边.经过一系列努力,甚至性爱训练之后,易先生一家走了,计划被迫中断,王佳芝一直说:"我傻.反正我就是傻."
电影的元素很商业,但到了李安那里似乎没了商业味,也许这是因为李安固有的艺术坚持,道具,服装,甚至演员形体的细微动作近是高水准的要求.对于张爱梁原著的还原就从家具上就很好的体现了,就像汤唯在采访中说的,在马来西亚开机第一天在麻将桌上导演让她"右眼高一点",知道吗,右眼高一点的概念只有观众自己去电影里找了.
"我希望每次做爱精疲力尽后你们冲进来,一枪后鲜血溅满身体."
邝裕民后来和重庆组织联合后,找到了王佳芝,计划又继续,这次王佳芝成了特务.和易先生的色诱,渐渐的王佳芝变得主动,同时她的清纯也不复存在.重回排桌,整天大输特输的麦太太王佳芝就只赢过易先生,原因不说自明.有易的留下自己的号码,果然接到了他的电话,第一次的约会她似水莲花的清纯彻底的俘虏了这个情场老手,第一次的挑逗却是被他强奸似的粗暴进入.
渐渐的她爱上他,他更是在各种矛盾中挣扎,于是他们又各种姿势的疯狂性爱来排解压抑,最后一次她让他在挣扎中得到快感.他们的爱情是一场阴谋,女人只有在被接受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被爱,却不知道爱在心里慢慢的的生长.
在歌厅,她为他唱足三段<<天涯歌女>>,他哭了,她说自己比歌姬场得好.电影中最感人的的部分.女人为自己爱的男人唱歌,男人在了解自己的女人面前流泪.女人为了爱而愿意做男人的娼妓,他说自己是日本人的娼妓.男人在自己的女人面前柔弱,而女人还不知道身体被男人进入了,渐渐的心灵也会被进入.
色是感性,戒是理性.好比性和眼泪,爱和钻石,那不是一种奢求,那是一种爱过的证明,是理性的.李安的情爱戏拍地维美而富有张力,女性看到了梁朝伟的裸体,这就不是商业,是敬业.NC-17,这一限制级就是因为那四场情欲戏,血腥的情欲,导演的镜头和立场在两人之间游走,那是心灵的交战,对王佳芝来说像一场热水澡,火热又提心吊胆,她开始决不是在享受,至少比不上享受六克拉石头的感觉.李安这个如羔羊一般温和的男人对艺术信念的坚持,让那些在剧本开始阶段就因为各种原因而大肆删减更改的人不得不惭愧,从这点上说,[色·戒]的情爱戏显得像处女一样圣洁.
起初美国电检制定NC-17这一限制级就是对于艺术的尊敬,只是后来因为好色的媒体,NC-17似乎成了色情毛片的代名词,显得像个婊子,甚至都成了一些人自慰或拿来当A片看了,所以这一级别的电影在美国的票房从来没超过2100万,而且发行方面困境重重.这一次李安给这一限制级一个重新的定位,是一种绝对的挑战,相信[色·戒]能够一直笑到奥斯卡,这点我甚至可以肯定.好比2005年的同性恋牛仔电影[断背山],但西方人起初也并不喜欢它,但因为有了李安,西方人也显然已经接受.
"戴着.不要拿下来."
易先生给了王佳芝一个信封,让她送到一家首饰店,王佳芝以为这是一种试探,一种猜测,一种信任后者一种怀疑.画面重回开始的麻将桌,刺杀前,地点珠宝店.王佳芝匆匆赶出来,去取,却是一颗他送给自己的钻石,她再一次软了,彻底被他征服了.他爱她,她确信.他对她说"戴着.不要拿下来."她感觉不妙,"快走!"她背叛了她的组织,为了爱,这很感性,这就是女人之于爱情,李安总是似乎喜欢女人.易先生逃跑了,过程和小说的描写几乎一模一样,六个学生被抓,枪毙.
易先生呆在王佳芝住过的房间,抚摸着她睡过的被褥而沉思,度过她和他们枪决的时刻.男人若在爱情中不舍就永远不是男人.她,人生即使只是一场戏,她也努力的去演,因为爱情,让一人生,让数人死.二个半小时的电影,各种因素在推动的情节的发展丝毫不觉得郁闷,爱情也在渐渐滋生,要不是层层的铺垫,我不相信感性会战胜理性,让自己走向悲剧甚至死亡,或者我太理性,或者我是男人.
<<色,戒>>VS[色·戒]
小说没有的,电影有了,张爱玲不说的,李安说.<<色,戒>>藏得很深,[色·戒]同样危机四伏.
1.邝裕民杀死曹混混,这是小说中没有的.几分钟写实风格的刺杀段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李安,甚至有点昆汀·塔伦蒂诺.一刀刀的进去,血在溅,而人去不死去,还有他们第一次杀人的笨拙,就像处子的第一次,就在王佳芝第一次后不久.在李安看来和女人的失身不同,男人杀人也是失身,于是邝裕民失身了,那样笨拙的动作,那样写实长时间的画面背后似乎在告诉人们,像这样的第一次,也许易先生也有过,重庆组织的头儿老吴也有过,这也是男人的成长,在那个年代必须的不得不做的.
王力宏的表演给我们的因为这一段就已经足够了,抗日演出和特务行动,就像王力宏唱歌和演戏本身一样,原来他真的会演戏,不过和张艺谋的观点一样,"像王力宏那有的演员应该再多加点戏",只是因为他的戏的质量,而已.
2.王佳芝为易先生唱<<天涯歌女>>也是原著中没有的,而这一段却是最精彩的部分之一.男人在女人面前卸下防备,女人彻底的爱上了男人,也耗尽了自己那残留的一丁点清纯,她已经越陷越深.王佳芝比原著中更加立体鲜活,李安给了她的家庭背景,这让她后来为爱而死更有说服力.一个被家庭抛弃的女人,一个被命运摆弄的女人,她想挣脱枷锁,于是就算生活是一出戏,她也会尽力去演,不计较结果,就算是戏也要努力做生命的主角,就像她和他的爱情.她总是想去掌握主动,当她得到他的爱,他的关怀和性时,她开始在矛盾中挣扎,堕落.她在爱情中变得智障了,她于是选择背叛自己的组织,自己的信仰,在人生大戏的最后也要决定让一人生,让数人死,包括她自己.选择死,为了爱,不是一个人轻易就能做到的,最后临刑前,邝裕民瞥了王佳芝那一眼,有很多说不清的情愫,他的眼睛不撒谎,而她已注定等不到他的吻和那段蒙胧的爱情情结的初恋.
3.小说中易先生是顺路给王佳芝带了钻石,而电影中成了易先生精心策划的浪漫,也成了电影的高潮.性是感性,石头是理性.钻石成了通向爱情的路,这是李安的高招,于是刺杀展开,是钻石刺激了王佳芝让她有勇气背叛信仰,背叛革命.关于"戒"的意味喷勃而出."通向男人心里的路是通过胃","通向女人心里的路是阴道".张爱玲其实很直接,而李安在还原爱情的时候来的比当年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还细腻,尤其是李安惯常的喜欢在狭小封闭空间里刻画人物关系的紧张,这一次,汽车,房间便成了绝好的地点.
4.留白.关于小说中的性爱其实就那么五六十个字,到了电影中成了半个小时的画面,小说没说的,李安说了,张爱玲留白的,在李安那里你可以找到.片名就叫[色·戒],没色行吗?好像全中国都没见过裸戏,我实在不喜欢有些人拿它当三级片说事,那是对于艺术的亵渎,反而显得自己很没水准.电影中陈冲饰演的易太太,看起来没什么用,就是家长里短,其实因为有了陈冲,才使梁朝伟不再是王家卫的,而成了彻彻底底的李安版的.而陈冲沉稳的表演,只要那么一坐就有了上海味.她究竟知不知道易先生和王佳芝的事,还是管不了丈夫在外偷嘴不如找一个自己身边的,控制的了的?李安留白了,更难得的是陈冲的表演上也留白了,但她最后知道真相后的表情却是恐惧.王佳芝死了,易先生告诉易太太,就说麦太太(王佳芝)回香港了.
张爱玲是女人,李安是男人.男人和女人看张爱玲是不同的,男人喜欢看她的作品中女人和她的品位,而女人喜欢带入式的通过角色去抚摸自己的内心.如果说女人是感性的,男人是理性的,那么在这部电影中李安给所有理性找到了感性的理由.也许对于[色·戒]而言,英文名"性欲,警告"来得更直接更贴切一点.只是"性欲"还是太少,"警告"来得太多.
[色·戒]预告片
[色·戒]主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