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评电影(二十七)之影史佳片100(七)

(2007-10-18 12:44:10)
标签:

影评/乐评

挑选经典的确很费神,越往最后越难抉择,有着太多的经典老片像[扑克王][在江边][煤油灯下][红粉佳人]之类的老片因为有太多人没看过,相较于80后的年轻人来说就太老了,大家几乎没看过,也就只好忍痛舍去.总觉得有时候看到评选百部佳片的活动最后上榜的影片都是些资料馆里的电影,于是就想照顾到更多的人,普通的观众,超级的影迷或者学电影的人,只是本人也只是个学了几年电影学生兼生活中的超级影迷而已,才拙.

 

 

http://www.vogue.com.cn/2007-01-18/images/200711816424643.jpg

 
[野草莓]
英格玛·伯格曼刚刚离开我们,他的电影,经典如[第七封印][假面][处女泉][细雨与呼喊]等等不胜枚举,对于一个影迷也只能选择一部自己最爱的.其实相较于[野草莓],我更喜欢[恋爱课程]和[豺狼时刻],但它不经典,所以这一部就上榜.
寂寞,孤独是伯格曼的永恒主题,[野草莓]中还在探讨上帝是否存在.一开始老头的梦境,空旷明亮的街道,没有时针的钟表,马车,棺材,躺在棺材中的自己.老人是害怕死亡的,梦境渐渐让他清醒,有勇气去回忆自己妻子的偷情,他也渐渐懂得去关心呵护身边的人.回忆,梦境,幻想和现实交错,这是伯格曼的电影手法,假如你第一次看也许会不适应,习惯了,它会让你激动.看他的电影,经常让我觉得自己很可怜,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想呐喊,没有原因,动机很单纯,几乎不明显,就是觉得人生若如此,人很可怜!
 

http://av.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7/03/P200607031553236024290442.jpg

 
[彗星美人]
历史上最浪荡的女王贝蒂·戴维斯的成名作,一个典型的好莱坞成名的阴谋,也是娱乐的浅规则.说她最浪荡,其实就像她在我心里的定性一样,一想到她就是那部[简的宝贝],"不要告诉我有只鹦鹉在那里".
[彗星美人]的时代意义其实大于电影本身,当然你也不能忽略它的娱乐价值,甚至电影的结尾模式正在影响着现在的恐怖片的结局-----恐怖事件还在蔓延或继续.

http://www.thestandingroom.com/blog/images/monty.jpg

Montgomery Clift

电影中不得不提的是玛丽莲·梦露,本片算是她初登大荧幕之作,年轻的梦露身穿白色晚礼服,略微带点颤抖的笑,当时的男主角的老婆特意去现场探班,不是怕自己的老公被女主角勾去了魂,是因为有梦露在,这也是花絮中的趣闻.梦露,一个传奇的女星,即使她死后的50年了,人们也从未中止过对她的谈论.虽然在好莱坞也有很多像梦露一样英年早逝的影人-----詹姆斯·迪恩,瑞凡·菲尼克斯,蒙哥马利·克利夫特等----但真正让人永远难以忘怀的也就只有梦露了.
 

http://www.crazyemusic.com/bbs/uploadfile/gethttppic/2005-11/200511281327514601.jpg

 
[海上钢琴师]
朱佩塞·托纳多雷的[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习惯被人称为"回家三部曲",不仅仅是因为意大利作曲家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更是因为它们整体的基调.我很喜欢Ennio Morricone的配乐,下过原声,也特意买过碟,自然也有这部电影的原声,他将爵士乐和钢琴完美结合.

http://img.verycd.com/posts/0706/post-1178870-1181336125.jpg

关于电影本身,最让我难忘的是自己的一段经历,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和1900一样.那是自己高中将毕业之际,关系到自己的一生,在和父母意见分歧时我犹豫过,对于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就像1900,别人告诉他,他下了船就是天才,人尽皆知的天才,但他依旧没有下船.有点像,但这很肤浅,时间久了,转眼间大学要毕业了,这种感觉又回来了,而且更强烈了,关于自己未来的何去何从?刚来学校撕渴望早点走上社会,快毕业了又开始珍惜剩下的每分每秒,甚至不想毕业了,害怕走出去自己生存面向社会,但我们不是1900,我们只能对面对自己该面对的一切,和别人一样,他们的人生经历过的,做到的,我们也一样.但是心里依旧是不情愿,也许是念同学之情吧.
 

http://images.amazon.com/images/P/0800141806.01.LZZZZZZZ.jpg

 
[费城故事]
电影讲述了一个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利利益的故事,它被称为“好莱坞面对艾滋病”的影片.它标志着好莱坞不再逃避社会现实,而正式向泛滥美国的艾滋病宣战了.影片号召人们关心帮助艾滋病人,同时赞扬了艾滋病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
片中的故事及其结局并不复杂,但他却向世人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对于爱滋病人应该象其它病患者一样给予爱护和帮助,这在哪里都是被认可的,但对与同性恋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在影片中,安德鲁和他的“恋人”并没有受到他家人的不平对待,但是社会的偏见依然存在,哪怕他最终胜得了这场官司,但并不等于他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影片正是在这样一种沉痛而又无奈的气氛中结束。它敢于大胆的向社会提出这一问题本身,就标志着这个社会正在前进。

http://www.takegreatpictures.com/content/images/Antonio_Banderas_Pro_1F1613.jpg

Antonio Banderas
汤姆·汉克斯和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同性恋情人关系,丹泽尔·华盛顿的法庭戏是电影最出彩的部分,是我个人最喜欢和推崇并津津乐道的地方.
 

http://music.ent.tom.com/images/newshoo/cd/talktoher/talkher.jpg

 
[对她说]
西班牙同性恋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在西班牙的地位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张艺谋,和老谋子一样,他也喜欢浓烈的色彩,色彩搭配比老谋子还大胆,而且音乐的选择更是如此.
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变形人,异装痞,同性恋,父女乱伦,神父虐童之类的情节,他的电影中女性的作用总是大于男性,甚至可以像近作[回归]中那样,压根就用不着男性,女人们一样可以坚强的活得更好.
[对她说]给人一种绝望的温情,电影中的主人公中根本就没有一次"对她说"的机会,爱她,她却已经是植物人了,她永远都不会知道;犹豫不说的人,想说,却突然的阴阳相隔了,没机会.两个男人,在监狱中双手相触的瞬间,一种暧昧油然而生,也许世界上只有他们两个经历相似的男人才可以相互理解.
电影让人绝望,又让人倍感温情,也许人生就像电影的开始和结局一样就是场舞台剧,我们都在用力的表演,尽管有时候很夸张,但它的真实又时刻在提醒你一切都是真的,生活如此,痛就痛吧.
 

http://img1.qq.com/ent/20041115/1015326.jpg

 
[碧海蓝天]
第一次看吕克·贝松的这部电影,第一感觉只除了水下摄影之外,似乎别无可取,但静下心来再看,才发现他内里的那种寂寞.
深蓝的大海,自闭的人,在某个夜晚回归母体,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和海豚做伴,电影最后让我久久难忘的是那个故事:
You go down to the bottom of the sea, where the water isn't even blue anymore, where the sky is only a memory, and you float there, in the silence. And you stay there, and you decide, that you'll die for them. Only then do they start coming out. They come, and they greet you, and they judge the love you have for them. If it's sincere, if it's pure, they'll be with you, and take you away forever.
也许我们还是做个普通人,回到普通人的生活会更好,电影让我们让清醒什么是梦.
 

http://www.douban.com/lpic/s1476490.jpg

 
[绿野仙踪]
导演维克多·弗莱明的经典作品还有那部[乱世家人],也许你熟悉他了.电影它改编自弗兰克·鲍姆的儿童经典读物《奇妙的奥兹男巫》.16岁的裘迪·嘉伦担任女主演,故事很简单,也许是童话的缘故,就是简单的线性叙事模式,平衡-----打破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稻草人寻"脑",锡人寻"心",狮子寻"勇气",小女孩想回家展开,因为是童话,电影真的太简单了,太单纯,太可爱了.女巫也不再是多么厉害的女巫,一切都是那么好玩.这也是老少咸仪先要的.
故事好比西方版的<<西游记>>,不过我们的<<西游记>>和本片相比显然属于限制级.
 

http://www.chengdu.gov.cn/uploadfiles/0201077712/200663154215.jpg

 
[爱比死更冷]
德国电影黑王子莱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的前期代表作,这位天才的导演从来以速度和效率著称,只可惜天才命短,年纪轻轻的他因为艾滋病而死.他本人是同性恋,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很多作品很同性恋有关的原因,像[干柴烈火][德国之秋][第三代],他始终用自己的电影描叙着这群人追求社会认同的艰辛之路.
纵观法斯宾德短暂却成就斐然的艺术历程,无论是初期的[玛塔]、[艾菲.布里斯特],探索期的[佩特拉.冯.康特的辛酸泪]、[布莱梅的自由],还是成熟期的“德国女性”四部曲,即[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罗拉]、[维洛尼卡.佛斯的欲望],他都选择了女性作为银幕上的主角.对此,电影理论家们认为这是他作为一个善于刻画女性形象、擅长女性题材的导演的标志;政治评论家们认为他的态度与当时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们又尖锐地抨击他是一个地道的“厌女症患者”.而法斯宾德对此并不在意,他只是在金玉其外的现实前景,敞开他心中的世界——处处以爱为主题前,却让爱处处不可见,可怜可悲的不单单只是女人.
对于他的电影,没有喜欢,只有爱的可能!
 

短评电影(二十七)之影史佳片100(七)

 
[惊情四百年]
电影令人感动,有什么比在吸血鬼可怖的面目之下,深藏着的一份如此纯真到极致的真挚爱情,更令人着迷到癫狂?四百年风云变幻,可以改变山川河流的,却无法令彼此向往的两颗心永远隔离。米娜与德古拉为了这份真爱,终于坦然而沉静地面对死亡,这爱情超越了生命,是无上的荣光!
加里·奥德曼的表演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后来没有一部吸血鬼作品可以和它相比,在我看来唯一能够和他相比的也就只剩下赫尔佐格的[吸血鬼]了.哪怕到今天即使编导们让人狼与吸血鬼齐上阵([黑夜传说]系列),除了让观众们更加恶心之外,真的想不到还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其实老科波拉的电影,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除了那个惊世骇俗的故事之外,当属道具,服装部门的华丽,让人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同样的吸血鬼,还有后来的毕尔·乔丹的[夜访吸血鬼],故事依旧精彩,可除了吸血鬼的名字之外,也许就没什么可比性了.
 

短评电影(二十七)之影史佳片100(七)

 
[后窗]
希区柯克无论在任何时期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最佳导演,他开创了恐怖悬疑电影的新世界,其导演风格影响了一批又一批人,许多导演都称自己是希区柯克的学生,评论家也把他称为“影坛的莎士比亚”.希区柯克执导的影片最终的目标是展现出人性最深层的恐怖和最异常的思想,因而尽管他的影片没有我们现在所崇尚的各种特技和特效,但仍然极具悬念,发人深思.
[后窗]便是希区柯克悬疑影片的代表作之一,它制造出了恐怖与悬念的气氛,形象地发掘出了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喜欢偷窥的心理.影片以[后窗]为名似乎蕴涵了某种意义——门紧闭着,打开后窗,那是另一个被我们所忽略的世界.
希柯克电影中的对白是世界上最精彩的,电影语言的表达也是无与伦比的.其他少数电影天才一样,他对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希区柯克的电影风格可归结如下: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讽刺性的幽默,当然,还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但是,希区柯克所贡献给电影艺术的绝对不仅仅是纯电影的技巧,就像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有多重人格一样,希区柯克的电影人格也是多重的.他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如此深刻地洞察到人生的荒谬和人性的脆弱.希区柯克的电影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纯真与诱惑、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人心的诗.
希区柯克在他的电影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愤世嫉俗的人生观.他想要告诉人们的似乎是,在美国人正常的表面之下,暗藏着最惊人的政治腐败、道德沦丧、心理异常和性变态.在他看来,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最有趣然而也是最可怕的是人们对平庸的心满意足.但是这种平庸的生活实质上是最不正常的,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美国人对看电影的热衷,而这实际上体现了美国人的窥视狂倾向.窥视狂成了希区柯克的电影要揭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影片[后窗]一片中得到了最为彻底的表现.
[后窗]粗看似乎只是一部平常的侦探片,而深入其内部我们才发现这实际上正是“看电影”的寓言.当杰弗瑞拉开公寓后窗的窗帘,也就预告着一部电影的上演.坐在轮椅上的杰弗瑞也就是一名电影观众,他对窗外情景的体验也就是一名电影观众的体验:身体被固定着,对窗外(电影上)发生的一切都无能为力,只能观看、评论、推测、同情、兴奋……
在悬念片和恐怖片领域里,希区柯克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开拓者,他所开创的“希区柯克模式”对年轻一代的导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