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2017-10-31 12:41:59)
标签:

云南

大理

旅游

分类: 西南集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始建于唐代南诏王劝丰时期(公元824859年)的崇圣寺三塔是云南大理的标志性古代建筑,也是我大理之行所必看的景点。20171025日晚,我无意从下榻的宾馆客房里一份大理宣传资料中得知除了崇圣寺三塔外大理古城附近还有座建于大理国时期(公元938- 1253年)的佛塔弘圣寺塔,便决定翌日一并游览。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26日晨,我乘坐崇圣寺三塔专线车经大理古城一塔路,远远就看到背依苍山沐着朝阳的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下车沿着一塔路前往弘圣寺塔,来到园门前,见大门紧闭,看得出园内正在对弘圣寺塔周边环境进行修缮整理。正欲抱憾离去,正巧有两名工人准备开门入内上工,并谓修缮期间不开放,不敢放我入园参观。我表示只看几分钟就走,工人迟疑未加阻拦,我便走进园内来到塔前。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弘圣寺毁于明初,仅存弘圣寺塔。弘圣寺塔建于高台之上,塔通高43.87米,16级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塔身下部为块石砌成。这种方形密檐式砖塔建筑风格令我想到西安的唐代大小雁塔和登封北魏嵩岳寺塔等内地著名佛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全塔分为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其上逐层收分。第二层东西面设佛龛,内置石刻佛像。第三层东西面设券洞,与塔心相通,其上交替至16层。塔刹宝盖为八角形,角挂风铎。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我注意到弘圣寺塔门开在面朝苍山方向的西侧。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由于弘圣寺塔周边环境还在整修,未对游客开放,弘圣寺塔保持了一份我所珍视的未加修饰的原始美。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离开弘圣寺塔,匆匆看了 大理古城南门、五华楼和西门等景点后,即从大理古城西门苍山门乘坐崇圣寺三塔专线车赶往崇圣寺三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崇圣寺三塔位于苍山应乐峰下,东对洱海,景色不错。购90多元一张的门票进入景区,便见一群游客聚在聚影池边看崇圣寺三塔在池水中的倒影。在苍山清晨轻纱般云雾映衬下的崇圣寺三塔有着一份空灵和飘渺。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离开聚影池沿景区中轴线主路西行,崇圣寺三塔中位于正中的最高的千寻塔沐着朝阳迎面耸立。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千寻塔又为“文笔塔”,为密檐式空心四方形 砖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 小雁塔、洛阳白马寺塔为同一类形。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塔门前矗立明代增建的巨石照壁正面镌刻“永镇山川”。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据记载,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理“地大震,城中墙屋皆倾仆,中塔裂二尺许,人谓塔将复合,旬日复合。”无独有偶,西安小雁塔明成化年间地震亦“裂而复合”,可谓神奇。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站在千寻塔前平台远眺,可见远处的洱海,景色宜人。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千寻塔西侧70余米外,一南一北有两座十级小塔,均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南北两小塔塔身塑砌莲花、斗棋平座,形式繁多的塔形龛及团莲、倚柱等,外观轻盈华丽,和千寻塔庄严雄伟的风格形成鲜明对照,既不同于唐代密檐砖塔,与内地辽金时期的塔亦有差异。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有趣的是南北二塔不但构造、外形、大部相同,而且二塔相对而倾,南塔倾斜18°,塔尖偏心93厘米,方向西北。北塔倾斜12°,塔尖偏心90厘米,方向西南。据记载,400多年前两塔就已是倾斜之塔了 。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崇圣寺三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 第一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值得一提的是,崇圣寺三塔和弘圣寺塔塔檐层数,一反奇数惯例,均为偶数。崇圣寺南北塔10层、千寻塔、弘圣寺塔16层。塔砖规格,千寻塔据说大约有15种型号。北塔约有八种,砖质细密、音响清脆。砖背均有细绳纹印迹,砖侧模印人名或塔形符号。人名系砖匠名字,有左光、左丑、春丑等。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崇圣寺三塔建筑年代千寻塔最早,南、北小塔为稍后所建修建崇圣寺三塔,除了佛家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 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相传崇圣寺三塔修建,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历时八年建成。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和“挖土现塔”之说。据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建筑材料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据说崇圣寺附近的银桥村,古时称为“ 塔桥村”。三塔建成后,又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崇圣寺。崇圣寺成为大理国国寺,大理国有数位国王退位入寺为僧。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崇圣寺及三塔历代都有所维修。元武宗时曾“降圣旨”保护崇圣寺寺产,免征粮税,“殿庑焕然复兴,三塔峙立,金碧交辉,巨丽与山埒”。明代李元阳重修崇圣寺,形成三阁、七楼、九殿、百厦”规模,当时寺中有五宝:三塔、巨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至 徐霞客到大理游历时,仍见崇圣寺前“三塔鼎立,四旁皆高松参天。其西由山门而入,有钟楼与三塔相对,势极雄壮”,楼后为正殿,正殿后为“雨珠观音殿,乃立像,铸铜而成者,高三丈”(《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据说,寺中的鸿钟,为大理国“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造,“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但不知何时,崇圣寺毁,仅存三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1994年起大理开展崇圣寺三塔文物保护管理,恢复重建历史文化景观,修建三塔聚影池、夜景灯光工程等,2005年崇圣寺复建竣工,结束了崇圣寺三塔近百年来“有塔无寺”的历史。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崇圣寺新修的钟楼内此钟不知是否是当年的建极古钟?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大理纪行之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

  离开崇圣寺三塔,我特地去了南侧一公里许的三塔倒影公园。公园内有一口10多亩面积的水潭,周边环境幽美。远处蓝天白云下,苍山映衬着的崇圣寺三塔倒映潭中,与潭边绿树、潭中小亭相映成辉,天光云影共徘徊,成为欣赏崇圣寺三塔美景的理想观景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