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2013-06-26 19:58:09)
标签:
九年级汉语上册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第二课
备课教师:艾芸
知识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琴、拜、籍、翻、延、雄、爽、姿、冒”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芸芸众生、尽职尽责、拜托、呐喊;翻阅、雄心勃勃、飒爽英姿。掌握“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等动词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澡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造句。
能力目标: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德育目标: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本文以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通过两位老人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课时难点: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如:讨(论教)、拜(托见)、翻(越
阅)、延(误
续)、冒(昧
失),理解词意并会用“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学习词语的方法。(本课词语学习方法是:联系已学过的词语或词语解释学习词语。) 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宜讲解过多。 4、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解析 (1)“先……然后……再然后” (2)“不再是……而是” 注意:抽学生造句,重点考察学生是否会用。 二、听写检查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做练习一至五。 3、用提示中二,三,死的词语造句。 三、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 (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 四、作业 1、 熟读词语,加深理解。 2、 抄写词语。 3、 认真预习课文。 五、课后小结 在检查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时,我应当注意按各个学习小组重点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安排汇报,最大限度地达到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 人格 尽职尽责 拜托 呐喊 典籍 芸芸众生 飒爽英姿 延续 讨教
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4、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了解作者围绕卡萨尔斯的话引出论点,说明高尚人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的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吧,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1、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小声读或默读)、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要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或摘抄下来。
四、教师预设问题:要求学生在组内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五、评价与反思
六、作业练习的安排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授课时间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生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2、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品味文币的重要语句。 教学难点:1、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对文中人物故事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提前测评: 口头提问学生阅读课文情况
一
四、作业练习的安排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文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2、阅读课文,归纳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或句式,初步掌握比喻句的意义和用法。 情感与价值观:3、感受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3、课文刻画的是送牛奶的好爷爷,要求学生感受好爷爷的奉献精神。那么文章是怎样刻画“好爷爷”这一人物形象?课文是通过概括介绍和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因此,学习这一写法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法:诵读、讨论,配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二学习的导入。 1、有一位老爷爷,退休后却做起了义务为居民送牛奶的工作。这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送牛的好爷爷》这篇文章吧! 二、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及较难理解的句式。 1.认识生字词、 伴侣( ) 抛锚( ) 无偿( )躬( ) 赋( )予 苍穹( ) 翘( )首 熹( 微 由衷( ) 携( )带 凝滞( ) 2、重点字、词语例释。 (1)伴侣:名词,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如:长途旅行中,如果有一个风趣的伴侣,就不会寂寞了。 赋予:动词,交给(重大任务、使食等)。如;领导赋予这样重要的任务,我一定全力以赴,认真完成。 过意不去:词组,心中很不安,感到抱歉。如:让你忙了一整天,真让我过意不去。 由衷:副词,出于本心。如:灾区人民对解放军的奋勇抢险,表示由衷的感谢。 (5)孤苦伶仃:成语,孤单困苦,无依无靠。“伶仃”,孤独的样子。如:这是个孤苦伶仃的老人。
(7)下落:名词,,去处;去向。如:经过多方协助查找,这位老华侨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有了下落。 抛锚:汽车等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行驶。 三、听一遍录音、理清课文结构。说说送牛奶的好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记叙了他什么事迹?作者对们怎样评价的? 1、引学生自己找出每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一部分(1—7节)写退休老教授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 第三部分(14—15节)补叙老人的身世,赞颂老人精神永存。
2、课文记叙了什么老教授的什么事迹? 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老人为什么惶恐不安? 2、老人为什么无偿给牛奶公司送牛奶? 3、这辆车对老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4、订户们为什么称老人为“送牛奶的好爷爷”? 5、老人在送牛奶中遇到了什么事?订户们是怎样找到他的? 6、对老人的去世,人们是如何表示哀悼的? 7、老人的价值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老人是一个“把欢乐留在人间的人”老人的精神永留人们心中。 五、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完成“练习一、二”的情况。 注意:课文二是泛读课文,以积累词汇量和培养阅读兴趣为目的。教师对学 生遇到的生字、生词和疑难句式不作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查字、词典及在阅读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理解课文内容。 六、随堂练习:1、复习全课的内容。 2、预习第二课的词语。
七、板书:
第一部分(1—7节)写退休老教授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 第三部分(14—15节)补叙老人的身世,赞颂老人精神永存。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掌握的词语和句型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 教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听说训练
六、拓展阅读。阅读课文后的短文《最理想的燃料——氢》。 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原理?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敢说、想说到说好的愿望。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交际的目的。 情感与价值观: 5、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学会表白心态2、作文开头和结尾 教学方法:谈话法、激情导入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活动准备:进行第8页——写作训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我们学习了大师们的高尚人格,思考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什么、怎样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二、提出交际话题,真实交际 18页 在小组或全班座谈: 情景1:从课文中体会大师们的人格魅力是什么?怎样认识他们的人格? 情景2:我们应该怎样向大师们学习? 情景3:你打算怎样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老师分配任务 1、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组进行讨论。 2、各组组长上交讨论结果。
二、健康人格结构标准 四、写作训练 1、按照课文一《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三个故事缩写课文,注意故事之间的衔接。 2、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3、概述习作的情况。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五、进行习作交流。 2、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课后反思
|
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