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二课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2013-06-26 19:58:09)
标签:

九年级汉语上册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第二课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汉语备课

备课教师:艾芸    审定人:赵海霞     星期:    2013     累计: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二课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识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琴、拜、籍、翻、延、雄、爽、姿、冒”8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芸芸众生、尽职尽责、拜托、呐喊;翻阅、雄心勃勃、飒爽英姿。掌握“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等动词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澡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造句。

 2、能以较快的语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德育目标: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交际

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学习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本文以简洁的语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通过两位老人的事例把作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课时难点:课文中“先……然后……再然后”、“不再是……而是”等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了解作者围绕卡萨尔斯的话引出论点,说明高尚人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课时难点:能完全理解词语大意,并学会运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提示”,内容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请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组一组,观察学生组词或组短语的能力。如:讨(论教)、拜(托见)、翻(越 阅)、延(误 续)、冒(昧 失),理解词意并会用“讨教、延续、冒失、就坐、历经”组成短语。 

2、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示纠正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词语。

3、词语解释方面: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学习词语的方法。(本课词语学习方法是:联系已学过的词语或词语解释学习词语。)

注意:教师在检查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宜讲解过多。

4、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解析

(1)“先……然后……再然后”

(2)“不再是……而是”

注意:抽学生造句,重点考察学生是否会用。

二、听写检查

1、听写词语或让学生朗读词语。

2、做练习一至五。

3、用提示中二,三,死的词语造句。

三、全班交流解决疑难词语

1)各小组汇报词语学习情况,提出未解决的疑难词语。

2)在老师的引导下,全班同学一起解决疑难词语。

四、作业

1 熟读词语,加深理解。

2 抄写词语。

3 认真预习课文。

五、课后小结

在检查学生自学词语的情况时,我应当注意按各个学习小组重点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安排汇报,最大限度地达到小组间相互交流探讨的目的。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人格

尽职尽责

拜托

呐喊

典籍

芸芸众生

飒爽英姿

延续

讨教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4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

课时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课时难点:了解作者围绕卡萨尔斯的话引出论点,说明高尚人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提前测评:提问学生用重点词语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一、课文学习的导入。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吧,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优秀的专业人才,我们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1、请学生在小组内采取分段阅读(小声读或默读)、分别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要边读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或摘抄下来。

   2、填空练习:

   第一段(12 自然段),写---大提琴家卡尔萨斯的故事。

   第二段(316自然段),写----世纪老人的故事;

   第三段(1718|自然段),写----作者自我反省;

   第四段(1920自然段),写作者的奋斗目标。

   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开场白。以本世纪最伟大的提琴家卡萨尔斯告诫前来讨教的年轻人的故事为开场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第二部分(第4~12段),用两个事例来印证卡萨尔斯的告诫,自然点题,提示主旨。第4~6段,讲述北大教授季羡林不顾自己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替一个素不相识的年轻新学子照看行李包的故事,水到渠成,自然点题,并揭示全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第7~12段,用已接近自己人生终点的世纪老人冰心仍关心年老病人状况的感人事例,以及作者的议论再一次印证了“优秀而大写的人”的平凡而伟大。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又添加了一个注脚。
    
第三部分(第13~16段),再述北大新故事,赞叹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正被跨世纪青年学子作为一种传统向后延续。
    
一个民族的奋进历史和优良传统只有代代相承,才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作者并没有把思考停留在对老一辈优秀而大写的人的敬佩之中,而是把笔触伸到年轻一代。第13段承上启下,第14~15段讲述了北大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因不忍冒昧打扰先生,只好用竹子在老校长季羡林先生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来满足自己想看望先生的愿望的故事。故事本身“清新而感人”,作者的叙述简洁而平实,第16段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使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在青年人心中的延续。段末“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虽留下些许遗憾,却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第四部分(第17~20段),联系个人实际,抒发感慨,总结全文。
    
作者因职业的缘故,“听多了这样的故事”,对那些“优秀而大写的人”的平凡而伟大感受颇深,于是感慨多了,思考更深了。第17段用一只气球作譬,虽是作者反思自己,却也令浮躁的青年人同思。第18段明确指出要“在自己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季羡林、冰心等老一辈优秀而大写的人的无限的敬意。第1920段,在思考和感慨的基础上,作者真正明白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真谛,表达了自己朝这个目标奋进的执着。优秀的人——优秀的新闻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与卡萨尔斯的优秀而大写的人——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优秀的大提琴家,虽是同例类推,却也丝丝入扣,合情合理,融汇着数代人的人生经验。

   开头:13段,用卡萨尔斯的故事引出论题。主体:414段,用季羡林、冰心的三个故事证明论点。结尾:1518段,作者联系自身实际,呼应论点。

四、教师预设问题:要求学生在组内轮流读各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大提琴家怎样回答年轻人的?他的话有什么含义?

  2、叙述一下季羡林教授为学生 看行李的经过,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3、冰心老人一生怎样给人关爱?

  4、作者采访了季羡林和冰心后有什么感想?

  5、作者是怎样理解卡萨尔斯那句意味深长的话的?

   简要复述课文,体会人格的魅力。

五、评价与反思

    l、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听写本课的词语的方式进行,最好是每个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如:相互听写、组成短语、造句、词语解释等方式。

    2、教师或各小组长记录学生在本课合作学习活动的表现,对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学习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3、反思本课教学中的不到之处,找出应对策略。

六、作业练习的安排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的情况。

   2、安排学生进一步读熟读懂课文的任务,要求学生要联系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理解人帑的魅力,树立人生奋斗且标。

   七、板书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第一段(12 自然段),写---大提琴家卡尔萨斯的故事。

         第二段(316自然段),写----世纪老人的故事;

         第三段(1718|自然段),写----作者自我反省;

         第四段(1920自然段),写作者的奋斗目标。

 

 

 

授课时间                  累计课时

                     第三课时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

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生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2初步具备概括的能力,能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中心思想。

 情感与价值观:3了解作者围绕卡萨尔斯的话引出论点,说明高尚人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分段大意和中心内容。引导学生品味文币的重要语句。

教学难点:1、能够概括段意,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对文中人物故事的描写,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导读法,练习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提前测评: 口头提问学生阅读课文情况

  、复习课文内容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案例:云南大学生马家爵杀死五名同学;清华大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大学研究生虐待30只小猫;大学校园的自杀案件……这些校园悲剧像一根根尖刺,刺痛了我们的眼睛,也给教育敲响了警钟。人们不得不反思,当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演讲辞,聆听白岩松的心声。(板书课题)

    二、确定深学本课课文讨论学习任务,交由各小组自主合作完成。

    教学建议:如果放手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很多问题会超出教师的想象。筛选出问题交由各学习小组去分别完成,鼓励组间竞答。

    注意:给每一小组安排的任务应体现多样性,并以组间竞争的方式进行汇报和交流。

    三、深学课文教学手段与方法。

   1、小组合作完成讨论下列问题,每组一个任务,同时进行。小组推举代表发言。

    (1)大提琴家成功经验是什么?

    人格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最高体现,先做人,再做专业工作者。

    (2) 在第4段找出描写季老为学子看行李的关键词?由此可见季羡林教授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季老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平易近人,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3)如何理解“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给我留下一个伟大的背影”这段话?     

    冰心虽离我们远去了,但留给我们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爱心,以崇高的人格影响着今天的人们。   

    (4)文章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二者讲卡萨尔斯的那段话有无不同?为什么要反复提那段话?  

    文章开头提到卡萨尔斯的话,是作者年少时听到的故事,作者对老人嘤答所透露出的含义还理解不多;:随着采访牛接触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对季羡林、冰心等老人采访后,对这个回答就有了深刻的理解,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知道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2、小组讨论归纳本文中心思想,请一个小组推举代表发言,其余小组补充发言。  

     本文以三位考人的故事说明高尚人格是一个优秀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使我们懂得,要想成为一个佐秀的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1、检查学生找课文中每段的关键词情况,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态度和表现。

   2、检查学生使用重难点词语灵活运用表达的能力,以及模仿课文中句型、句式造句的能力。

    注意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口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检查他们在书面表达中表现如何,找出学生出错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请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课全文表达的基本意思。

   4、反思本课教学中的不到之处,以利改于进教学。

四、作业练习的安排

    1、检查学生随堂完成课后练习四、五、六题的情况。

    2、请学生搜集有关人格方面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文2预习任务的布置。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2《送牛奶的好爷爷》,自己查找生字和词语并能理解。

五、板书设计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论据一:卡萨尔斯的名言     (隐含论点)

               论据二:季老为新生看行李   (提出论点)

                论据三:冰心老人的博爱     (深化论点)

                论据四:季老人格魅力的投影 (深化论点)

课后反思:

 

 

 

 

课文二       送牛奶的好爷爷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  学习课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主学习,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语障碍,积累和扩展词汇量。能较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本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2、阅读课文,归纳文中出现的疑难词语或句式,初步掌握比喻句的意义和用法。

情感与价值观:3感受主人公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课文生字。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3课文刻画的是送牛奶的好爷爷,要求学生感受好爷爷的奉献精神。那么文章是怎样刻画好爷爷这一人物形象?课文是通过概括介绍和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的,因此,学习这一写法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法:诵读、讨论,配以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文二学习的导入。

1、有一位老爷爷,退休后却做起了义务为居民送牛奶的工作。这是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送牛的好爷爷》这篇文章吧!

二、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自读,边读边画出生字和词语及较难理解的句式。

1.认识生字词、

  伴侣( ) 抛锚( ) 无偿( )( )

  赋( ) 苍穹( ) ( )

  熹( 由衷( ) ( ) 凝滞( )

2、重点字、词语例释。

(1)伴侣:名词,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如:长途旅行中,如果有一个风趣的伴侣,就不会寂寞了。

赋予:动词,交给(重大任务、使食等)。如;领导赋予这样重要的任务,我一定全力以赴,认真完成。

过意不去:词组,心中很不安,感到抱歉。如:让你忙了一整天,真让我过意不去。

由衷:副词,出于本心。如:灾区人民对解放军的奋勇抢险,表示由衷的感谢。

5)孤苦伶仃:成语,孤单困苦,无依无靠。“伶仃”,孤独的样子。如:这是个孤苦伶仃的老人。

 (6)无偿:形容词,没有报酬的、,不要代价的。如:联合国将给受灾地区无偿贷款,帮助受灾学校重建。

(7)下落:名词,,去处;去向。如:经过多方协助查找,这位老华侨失散多年的亲人终于有了下落。

  抛锚:汽车等中途发生故障而停止行驶。

三、听一遍录音、理清课文结构。说说送牛奶的好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记叙了他什么事迹?作者对们怎样评价的?

1、引学生自己找出每一段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掌握归纳概括的能力。

第一部分(1—7节)写退休老教授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
第二部分(8-13节)写人们终于在雪野里找到被暴风雪夺去生命的好爷爷。

第三部分(14—15节)补叙老人的身世,赞颂老人精神永存。

2、课文记叙了什么老教授的什么事迹?
课文记叙老教授义务送牛奶而不幸在风雪途中献身的事迹。

四、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老人为什么惶恐不安?

2、老人为什么无偿给牛奶公司送牛奶?

3、这辆车对老人来说有什么意义?

4、订户们为什么称老人为“送牛奶的好爷爷”?

5、老人在送牛奶中遇到了什么事?订户们是怎样找到他的?

6、对老人的去世,人们是如何表示哀悼的?

7、老人的价值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老人是一个把欢乐留在人间的人老人的精神永留人们心中。

五、评价与反思

1、检查学生完成“练习一、二”的情况。

注意:课文二是泛读课文,以积累词汇量和培养阅读兴趣为目的。教师对学

生遇到的生字、生词和疑难句式不作讲解,要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查字、词典及在阅读中通过联系上下文意思来理解课文内容。

六、随堂练习:1、复习全课的内容。 2、预习第二课的词语。

七、板书:   

   课文二     送牛奶的好爷爷

第一部分(1—7节)写退休老教授自愿无偿开车送牛奶。
第二部分(8-13节)写人们终于在雪野里找到被暴风雪夺去生命的好爷爷。

第三部分(14—15节)补叙老人的身世,赞颂老人精神永存。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五课时   五课时(本课学习内容的强化、巩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以课文为学习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过程与方法:2、指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情感与价值观:3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用掌握的词语和句型谈谈自己的认识。

教学重点: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交际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表达。

教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听说训练

   任务1:学生在小组成员组合或班内自由组合的基础上, 分角色表演课文1中季羡林帮学生看行李的情景及那位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再次看到季羡林时的情景,由每个角色根据课文内容自编台词进行表演,通过合作,完整地表达课文的内容。

    活动提示:一般推选两到三组表演即可,要求观众对表演者在对话语气、情绪和对话内容是否完整等方面进行观察,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参加表演的学生均应记成绩。

   任务2:要求各小组合作完成课文二《送牛的好爷爷》的复述提纲,理出关键词,要求内容清楚、语言流畅、感情真率。感受好爷爷的奉献精神。

   二、评价与反思。

 1、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合作表演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由学生自主评选本课学习活动中的“最佳演员”、“最佳发言人、最佳模仿者”、“最佳辩手’’和“最新发现者”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练习一、二题。总结本课指导学生练习中题型设置、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以利改进。

   注意:练习要围绕学生所学课文话题的基本内容进行,要求学生尽可能用到本课中新学会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进行拓展性的表达。

拓展阅读。阅读课文后的短文《最理想的燃料——氢》。

读短文,提炼有用信息,说说短文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原理?

 布置作业:做练习册 ,准备第1318页的真实交际、写作训练。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六课时    真实交际、作文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敢说、想说到说好的愿望。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创新能力。
3
通过真实情景的设计,进行切合实际的交流,达到能在实际生活中自由

交际的目的
4
、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情感与价值观:

5、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有感而发,由衷而发。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学会表白心态2、作文开头和结尾

教学方法:谈话法、激情导入法、归纳法

学法指导: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

活动准备:进行第8页——写作训练。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习了大师们的高尚人格,思考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什么、怎样学,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提出交际话题,真实交际 18

在小组或全班座谈:

情景1:从课文中体会大师们的人格魅力是什么?怎样认识他们的人格?

情景2:我们应该怎样向大师们学习?

情景3:你打算怎样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老师分配任务

1、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组进行讨论。

2、各组组长上交讨论结果。

二、健康人格结构标准
      1
、现实态度  会面对现实,不管现实对他来说是否令其愉快。
      2
、独立性   头脑健全、办事凭理智,稳重,并且适当听取合理建议。
      3
、爱别人的能力
      4
、适当地依靠他人
      5
、发怒要能自控
      6
、有长远的打算,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的利益,即使眼前的利益很有吸引力。
      7
、善于休息   心里坦然,尽情放松,精力充沛。
      8
、对亲人和朋友钟爱和宽容
      9
、对他人的宽容和谅解
      10
、宽容对性别不同的人,包括种族、国籍以及文化背景方面与自己不同的人。
      11
、不断地学习和培养情趣。

四、写作训练

1、按照课文一《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三个故事缩写课文,注意故事之间的衔接。

2、学生完成初稿,教师个别辅导。

3、概述习作的情况。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五、进行习作交流。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

2、佳作评赏: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