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特区下的新城市与新农村

(2007-06-29 20:27:19)
分类: 讀城雜志
 卷首语"城市观察

新特区下的新城市与新农村

文/赵华文

 “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成都、重庆,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起点,并非终点。成、渝“新特区”的规划、建设在即,变身为特区人的我们不得不思考:什么是特区?

新华社的观点不无道理,特区之“特”,不能是特权和特殊利益之“特”,而更应该是改革之“特”,制度的出弊兴新之“特”;从功能上讲,特区其实就是改革的试验田。

革故鼎新,成、渝“新特区”如何真正回归到“特区”本意——即落脚于对改革的实验上,如何真正把本地区作为国家的政策试验区,以更好地寻找经验、吸取教训,如何真正起到改革领头羊的作用?

在诸多问题当中,城市发展、农村发展与城乡统筹三方面的改革与试验,是我们对成、渝两地的由衷期待:

首先,当城市过多地承载各类产品制作时,我们有应该重新给城市一个定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所扬弃,回归它的社会属性,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够在城市里和谐地生活,充分享受城市带给我们的财富。这样浪漫的城市幻想必然会受到许多现实条件的制约,可利用“新特区不设框框,随你去闯”的政策资,结合休闲的城市性格,我们是否可以试验:让城市从生产钢铁、桥梁等具体的、直观的产品中解放出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金融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创意产业等,以生产思想、艺术、文化、和各种服务,让“中国创造”不断升值?

其次,惟有依靠市场,成、渝“新特区”针对“三农问题”进行前瞻性的试验和路径探索才能成效卓著。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深水区”,有关方面已经认识到,只有让市场与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只有用市场资金配置使才能实现农民保障和农村人口的充分就业,以解决“为什么城市修建道路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而农村修建道路却要群众自己集资?为什么成立人的房屋能够自由买卖,而农民的房屋买卖却有限制?……”等复杂问题。这一点,成都做出表率:比如养老保险,中央提的是探索,但成都已经做起来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成、渝“新特区”会将正在进行中的农村和农业的城市化、工业化引向健康的轨道。

第三,城乡统筹关键是一视同仁,坚持“以人为本”的最高原则,解决人的问题。统筹城乡是这次设立成、渝“新特区”的使命,如何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过上全面的小康的幸福生活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创新是“新特区”的最大动力,我们在挖掘自身“智慧量”的同时,应该站在前人的肩上: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是目前我国城乡统筹比较成功的区域,其发展模式是由本地民间市场经济发轫,富民之后实现财富自由流动,城市群自然形成,通过商业之手联贯市场,而后由政府出面进行城乡一体化,成本小而收益大。结合成、渝实际,“大城市+大农村”的城乡发展模式将在完善中发展。

“特区”在悄变,经济不再压倒一切,社会改革目标将取代经济改革目标成为改革的“主旋律”,一个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建设“以人为本”典范、“和谐社会”典范、“共同富裕”典范的“新特区”正在崛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