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讀城雜志 |
杨小军:浙商是种文化
文/赵华文
古有晋商、徽商,今有生猛浙商。有“中国第一大商帮”之称的浙商,“商”遍天下,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创富集团。
鉴于浙江人、浙江企业、浙江资本的外流、外溢已经成为浙江经济的突出现象,浙江个、私民营资本在全国掀起了一股股投资热潮,经济学家把这一“井喷”趋势唤做“浙商现象”。
对此,浙江城建集团董事、四川汉嘉集团董事长杨小军发出了新的宣言:浙商不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文化!
敢为人先,勇争天下强
经济学家常说,浙商“敢为人先,勇争天下强”。实际上,浙商的这种商业精神是一种带有改革开放式的商业文化创新。在杨小军看来,虽然农民、棉花匠、裁缝、修理匠等出身的浙商先天被烙上了经济学家所说的“草根性”,但从浙商诞生的那一天就预示着“新商邦文化”开始萌芽。
根据浙江省工商局所作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浙江省外经营发展的浙江人有390万之多,再加上境外的100多万,目前有500多万的浙商在中国和世界的五大洲创造着财富。其中,浙商在外国设立的市场主体达到近80多万家,注册资本金2000亿元,投资总额达到6000亿元,其各种不同形式的商会、促进组织就达150个。
经过南征北战,一种以浙商为中心的全新中国商业文化逐渐形成:一是讲求速度,认为一个差的结果也比没有结果好;二是常常在浙江几乎零资源的前提下对各地的经济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提炼;三是独创了遍及各地的块状经济产业生态链“创富模式”。无怪乎经济学家说,浙商“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因此,杨小军说,浙商现象应该提炼到一个文化层次来看待,不能停滞在对“草根经济现象”的鄙夷上。
选择城北,展示前瞻的浙商眼界
浙江城建集团选择在北部新城开发,让成都房地产界倍感意外。杨小军的解释,让我们领略了新浙商极具前瞻的战略眼光。
“成都有财富城北一说,城北的优势很多:商贸、物流市场的集散地,货币流通量大,是成都市场上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沙河、北湖公园、桂湖公园等地生态环境都相当好,非常符合居家生活。公司很看好城北区域的发展,目前这里已聚集了许多有实力的开发企业,相信随着成都地铁和人民北路北延线开通,城北区域将成为一个集生态、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高尚居住区。”杨小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
“成都房产开发很理性,是个自主性质的房产市场,产品定位要找到差异性。”浙江城建集团调查发现,成都房地产市场供求平衡,城北需要一个高档次的产品定位,以提高整个区域的档次。而他们更看好做产品的合理性,根据目标客户群的需要进行推广。
浙江城建集团“布局西南”的1号作品——汉嘉国际社区的出现,即是浙商眼界的一个脚本。
城市底景,城市住宅建设的风向标
杨小军有个著名的“城市底景”理念,即建筑设计的着眼点在于对城市的理解,一个城市的标志只能由公建来完成,住宅更适宜以城市底景的角色出现,并为市民提供舒适惬意的城市空间。
这是浙江城建集团十几年来,经过1000多个设计项目和200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开发所验证了的设计与开发理念。“浙派开发商很务实,住就是住,房子、景观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建造”,杨小军的话意味深长而底蕴深厚。
循着“城市底景”的住宅开发理念,浙江城建集团在进驻成都时,精心对这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居住习惯进行了探索,力图在适应本土特色的同时加入杭州的先进开发理念,在项目中诠释出全新居住文化,在现代建筑理性规划下为住宅注入更符合居住特点的人文气息。
据了解,在占地面积340亩、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的汉嘉国际社区设计与开发中,浙江城建集团将通过对细节的处理和刻画,使二者中的特色相互搭配,包括对建筑色彩、景观符号等,从相互间的搭配找到一个切入点,体现具有江南特色又符合成都居住气氛的景观住宅。
拭目以待,汉嘉国际社区,城北一个标志性的建筑和住宅社区即将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