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之骄子”是匈奴

(2006-04-14 09:25:49)
分类: 文史杂俎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现在西汉名将陈汤的上疏中。

2000年后,这句话再次响彻各大华语论坛,成为大家“遥想伟大汉人当年”的最佳凭据。大家以此自壮声威,却忘了令人追慕不已的汉朝当年也曾流行过另外一个词——“天之骄子”。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公元前90年,匈奴入侵,汉武帝一声令下,贰师将军李广利、御史大夫商丘成、重合侯莽通分带三路大军踏上征程。 “车辚辚,马萧萧”,14万大军旌旗蔽日。

谁知出师不利,李广利败降。商丘成部与敌人交战九天,亦损失惨重。只有侯莽部因敌军自行退去才勉强得以保全实力。就这样信誓旦旦的三路大军一时间被弄得灰头土脸。单于趁机向汉朝明确要求:开放关口;允许他们娶汉女为妻……这些本来并算不得什么,问题在于,提出这些要求之后,单于给汉武帝写了一封著名的信件,在这封信中,他漫不经心地说:“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单于之跋扈,可见一斑。
  匈奴这么说,自然有他的依据。匈奴是典型的轻骑兵,他们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长于骑射,机动灵活。对于这一点,汉朝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在《言兵事疏》中,晁错曾总结了匈奴军队的三大长处: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其二,险道倾厌: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其三,风雨罢劳,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真是一语道破了骑兵对步兵的压倒性优势。

因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和“天之骄子”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仅仅记住其中一句而有意无意忘记另外一句,一定不会得出全面的结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