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孩子为什么 |
分类: 育儿经 |
原创,转载刊用联系博主
一个在美国进修学习一年的同学回来后一起吃饭,期间我们主要聊起了中美的教育差异。在说到父母如何看待孩子间打架时,我同学说的美国父母教育方法完全出于意料,他们支持孩子打架!
这些美国父母的观点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是男孩,如果不让孩子打打架、发发飙,往往不会产生好的结果。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疼痛的程度”或“打架的分寸”,这样长大以后,如果真的打起架来,弄不好会将人杀死,同时也会害了自己。
支持这种做法的逻辑是,因为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个特点,就是只要不是自己经历过的,靠身体记住的,就不能理解那种行为会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我们生活中常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因为孩子小时候不知道分寸和天高地厚,也不知道人外有人,因为没有经历所以什么都不怕,但吃一次亏就记住了,慢慢的就学会谨慎了。
记得女儿小时候在海边特别喜欢玩细滑的沙子,一次不小心将沙子弄到自己眼里了,费了好大劲才搞定,从那以后我告诉女儿:知道眼里进沙子的难受了吧?所以和别的小朋友玩闹的时候一定不要抓起沙子往小朋友眼里扔,他们会和你一样难受,甚至导致失明。我想这样的话说一边孩子就永远记住了,以后类似的行为,一旦明白会带来严重后果,也就不会付诸行动了。我想美国父母允许孩子打仗也是这个道理吧。
想起我听过一个育儿专家说过一个类似的例子,孩子们跳台阶开始的时候,只能跳两层,然后可以跳三层、四层、五层。鼓起勇气跳,只要达到目标就会感到高兴。如果经常玩这个游戏,孩子就会明白“现在自己能跳四层可是不能跳五层”,它们不仅能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正确的判断,还会在跳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各样的经验。如“跳的时候,使劲往上甩胳膊,就会跳得远”“跳下来的时候,膝盖要弯曲,这样可以缓解冲击力”等等。但是,如果以“如果跳下来的时候,万一失败了,扭伤了腿可怎么办”为理由,禁止孩子玩这个游戏的话,会怎么样呢?那孩子就不会知道自己能跳多远,跳的时候,腿会受到怎样的冲击。所以,在其他人的怂恿下,一下子跳下了7层台阶,酿成了重伤。
如果孩子从小积累了很多经验,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通过身体进行学习,这种孩子,长大以后是不会胡来的。他们在开始做一件新事情前,会考虑怎么做才好,预测其结果,向着成功的方向而努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往往是小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男孩子是通过身体进行学习的,为了让孩子积累更多的经验,请把因为危险,所以不能做的事情降到最低限度。可以说,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培养除具有丰富灵活性,回避危险能力很强的男人。
同学告诉我,她孩子所在的小学的小学生守则中,规定了关于小学生打架的规矩,第一,不许抄家伙;第二,不许打眼睛。” 而在我国的《小学生守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许多老师和家长也按着这种规则要求孩子们,不能打架。但事实上,打架也是孩子天性的一种释放,也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孩子不是不许打架,而是打架有技巧。
在中国,孩子间打架父母的干预程度非常明显,当有成人在场时,孩子通常会寻求成人的帮助来解决争端,而不易他们自己的方式独立解决冲突。前几天看新闻,幼儿园2个孩子打架最终演变成为两位家长动手,一名男家长拿着酒瓶子砸向一位妈妈,原因就是自己孩子被对方孩子欺负了,显然这种教育孩子打架的方法是最劣等的。
允许孩子打架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毕竟他们还小,如果孩子用金属制成的坚硬的铲子在乱挥一通或是冲着眼睛扔沙子;多个孩子联合欺负一个孩子,出现了这样的危险动作的时候,家长就不能静观其变了。如果觉得可能会使孩子受伤,就要立刻冲上去制止孩子的行为,父母该出手时就出手,过早地介入孩子就学不会“我很强大,能够承受住冲突”。对于孩子打架问题的教育,除了尊重天性,告诉孩子安全注意事项外,还得教会孩子打架之后如何整改,如何面对,要让孩子意识到为自己不好的行为埋单负责。
说到底,孩子间打架是让孩子参与到社会行为中接受教育,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孩子,那个时候小朋友在一起玩游戏,都自觉的遵守游戏规则,没有耍赖的,谁耍赖这个群体不带你玩了,这本身就是小孩子规则的自我教育过程。那个时候父母每天都忙的要命,极少有时间教育孩子,孩子学习到的做人道理和规则很多是从大家一起玩获得的。当没有大人对孩子的事情进行评判时,孩子反而能够更快地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孩子间打架也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