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0后男孩1/6打光棍的根结在哪?

(2015-09-02 07:53:10)
标签:

房产

女婴

男女比例

出生

男孩

分类: 社会现象感想
尼奇看到一则消息:

有学者估算,在过去的34年间,中国大约多出3000万男性。15年后,每100个20岁的女孩周围,将环绕着118个同龄的追求者。中国的出生人口男女比例已经连续30多年超过107:100的最高警戒线。据此估算,1990年出生的男性,将有六分之一始终单身,2000年出生的男性,会有七分之一孤独一生。

这些人会不会打光棍不知道,说不定可以进口俄罗斯越南等国家女孩当老婆,但这的确反映当下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中国男女比例失调,男性多了几千万!如果不重视会影响社会和谐发展,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 这不仅源于中国人的一个古老、朴素又直观的理论:不想在自己这代断子绝孙,何况“养仔好听”。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这种理论正向社会现实层面延伸。

第二,养儿防老的观念。据2003年数据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十,而到本世纪中叶,这个数字将达到总人口的三成以上。据测算,未来25年,我国养老金缺口达到1.8万亿人民币,赤字运行时间二十多年,年均缺口700多亿,而且期待率只有58%左右。正如一位代表所说,面对这一连串的养老保障危机数字不得不使人联想到,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利益补偿机制,将使部分人无法放弃“养儿防老”的观念,男性的“养老能力”明显更为实惠,因此这部分人选择“放弃”女婴,选择男婴。

第三,计划生育政策。有人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简单地归结为实行“提倡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有失偏颇。越是在那些人口稠密的地区、越是在那些人口控制政策执行得严格的省份,出生性别比上扬的状况越明显。而像海南、广西等出生性别比失调严重的省市,恰恰是计划生育工作较为落后,生育率高、二孩和多孩出生比例较大的地方。而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

第四,技术上可做胎儿性别鉴别。当B超等胎儿性别鉴定技术诞生并付之民用后,个人生育意愿最大化体现有了客观条件,生男育女也能由双亲来决定,这主要是指运用B超等医疗科技选择性流产、引产,还有轻视女婴造成的较高水平的女婴死亡率及溺弃女婴现象等,直接导致中国目前男女人口比例失调。

第五,社会管理的混乱。社会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出生婴儿的漏报、瞒报。漏报是由于计划生育及有关部门在管理上由于人力、经费不足或管理方法不善引起的。被漏报的既有男婴,也有女婴。但瞒报则是由于生育政策作用于妇女、家庭生育意愿引起的,瞒报主要是女婴。

第六,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在经济生活方面,妇女的资源获取机会仍普遍不利、收入水平仍普遍偏低、权益保障仍普遍显弱;在政治生活方面,妇女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尤其是在领导权、决策权的参与度、参与层次、参与比例、参与渠道上受制仍较大。而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弱势又自然会延伸至妇女在现实的家庭、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第七,农村以男性劳动力为主。农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在农村,妇女的土地权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这也是人们希望要男孩的原因之一。中国政府已经在土地法中规定男女享有平等的土地权益,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细则和有效的保障措施,再加上女性出嫁后要到男方生活的传统,很多农村妇女无法分得本来就不多的土地。这样,没有男孩的家庭就面临著生产资料缺乏的问题。另外,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独女户父母面临著老年赡养的难题。

此外, 荷兰研究人员对5283名在2001年7月到2003年7月期间生育有一个孩子的女性进行了调查。在498名12个月以上没怀上孕的女性中,最后生出男孩的比例约为58%。但在那些在很短时间内就成功怀孕的4785名女性中,生男孩的比例为51%。

据研究人员计算,对于自然怀孕的夫妻,没有怀上孕的时间每增加一年,其生男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4%,甚至在考虑了像年龄、吸烟状况、饮酒情况以及月经期异常这样的因素后,这一结果仍成立。

研究人员说,该研究为“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在浓稠子宫颈黏液中游动的速度比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要快”这一理论提供了支持。尽管子宫颈黏液较稠会使自然怀孕变得很困难,但会增加怀孕后易生男孩的可能性。此外,这一研究结果还能解释为何男孩的出生比例高于女性(大多数国家的男女比例105比100)。

所以男女比例失调既有有的家庭主观意识因素,也有其客观原因造成的。首先父母要摈弃轻男众女意识,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在如今社会已经不适用。男孩偏多必然会让一部分人单身,试想下万一儿子找不到媳妇当父母的不着急么?其次要从法律上规定男女在就业等方面在社会地位的平等,让女性平等的参与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才有可能解决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的现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